“你们寝室现在混得最好的是谁?”
昨晚大学微信群突然弹出这条消息,原本死寂的群瞬间炸了。老张甩了张加班照:“在非洲调变压器呢,这边狮子比甲方好说话。”小王默默晒了娃的九宫格,李总(我们强行封的)甩了句“在开会”就没了下文。而我,盯着电脑右下角21:47的打卡时间,突然想起四年前拎着行李滚出校门的那个下午。
电气工程,当年多少人挤破头想进的专业?老师说“电网铁饭碗”,亲戚夸“毕业当工程师”,结果呢?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寝室,活出了四个平行宇宙。
1. 老张:杀进非洲的“基建狂魔”
老张当年是我们寝室最怂的——怕黑怕鬼怕一个人上厕所。谁想到现在常驻肯尼亚,朋友圈不是修电站就是追角马。毕业时他面电网被刷,一跺脚签了某中字头国企。头两年在山沟里拉电缆,第三年突然被派到海外。
现在他开口闭口“当地电力缺口”“输配电改造”,年薪冲上50万还不用交个税。但上次视频,他指着窗外黄土说:“这儿停电时,整片草原黑得能听见狮子喘气。”我们笑他凡尔赛,他沉默半天:“国内凌晨三点烧烤摊的烟火气,我梦到过四次。”
2. 小王:在县城电网“养老”的文艺青年
小王当年是寝室才子,弹吉他写诗,发誓要“用电流写交响乐”。结果被父母揪回老家电网,现在主要工作是在乡镇抄表、给老人解释“电费突然涨是因为开空调”。
月入五千但全款房车,上班骑电动车十分钟,朋友圈全是陪女儿摘草莓、带老婆逛湿地公园。我们吐槽他躺平,他反问:“你们在北上广抢学区房的时候,我在河边钓鱼算不算赢?”
3. “李总”:从接线员到创业鬼才的逆袭
李总真名李强,因为大四就倒卖二手空调被尊称“李总”。毕业进了家电企业当售后,天天被大妈骂“修个空调要三百?”。两年后他拉着学软件的师弟搞智能家居,现在公司估值过亿。
上次他开保时捷回校捐款,辅导员握手时愣没认出来。但喝多了他掏心窝子:“当年你们笑我三本分数走狗屎运,现在他们叫我青年企业家。到底谁在造神?”
4. 我:在北上广深流浪的“电路民工”
我?换了三座城市四家公司,从画电路图到写项目方案,头发越来越少,体检报告越来越厚。月薪刚破两万,房东涨一次租金我就要重新计算生命值。
上周改方案到凌晨,刷到小王钓的十斤大鱼,老张拍的非洲星空,李总晒的融资喜报。我妈打电话:“隔壁学市场营销的都生二胎了,你搞电力的怎么对象都找不到?”
电气工程这专业啊,就像个盲盒有人开出隐藏款,有人重复抽到普通款。你说专业重要吗?老张靠英语好冲出国门,李总靠生意脑弯道超车。你说学校重要吗?当年录取分数线最高的那位,现在朋友圈只敢发深夜打卡机械键盘照。
到底什么决定了四年后的差距?
是肯在黄土高坡啃馒头的狠劲?是敢把吉他换成电笔的妥协?还是凌晨三点改PPT时,突然决定把“差不多行了”删掉重写的瞬间?
你们班的电气同学现在混得怎么样?是不是也有人白天在写字楼里当“高级电工”,晚上对着房贷计算器失眠?有人已经找到事业的快车道,有人还在寻找自己的赛道?
(评论区等你,看看有多少同路人)
#教育金秋创作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