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男篮的希望之星王俊杰能否在NBA真正立足?这个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发布日期:2025-11-20 22:12 点击次数:109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男篮的希望之星王俊杰能否在NBA真正立足?这个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NCAA季前赛刚打完一场,旧金山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拼到最后,比分停在了74-79。输赢已经定下,但中国球迷关注点全都盯在了一个名字上——王俊杰。

数据亮出来有点狠:首发时间直接干到32分钟35秒,13次投篮命中6个,不沾边的三分球5投0中,不过罚球线上稳得吓人,12罚进了11个。这场下来,他砍下23分4篮板,还有1次抢断,这23分也是目前为止他的NCAA新高。对于一个还没满20岁的年轻锋线来说,这种表现绝对不丢人。

夏天国家队那会儿,就轮到了他扛大旗。当时像是曾凡博、崔永熙、张镇麟这些熟脸都缺席,四号位就成了王俊杰的主场。他不仅攻防两端都有活,还被拉去和胡金秋一起站进亚洲杯最佳阵容名单里。有三分,有突破,也敢肉搏。在国内篮球圈子混迹多年的人应该懂,这样的小将不是每年都有。

话说回来,一直有人拿“未来NBA”这事来讨论他,说什么有望成为下一位中国锋线登陆NBA的代表人物。不过真要聊起这条路,其实远比想象中棘手。一方面,他背身单打确实扎实,用脚步吃饭也够聪明,在低位强硬地要住位置,经常靠身体对抗挤开空间,然后转身就是一记诺维茨基式翻身跳投。看过比赛录像都会发现,中距离稳定,两分球把握性很高。

但这种打法放眼现在的小球时代,说句心里话,很难再当核心卖点用。毕竟NBA节奏快得不像话,对速度和爆发力简直苛刻。而且,美式篮球最讲究的一项,就是运动能力上的碾压优势。这块恰好是王俊杰短板所在。他力量可以,看着壮,可爆发力跟黑人小伙们还是差距明显,这一点连在NCAA赛场上也时不时暴露出来。别的不说,下盘支撑本来就一般,每逢高速变向或者遇见强度对抗,经常容易出现失衡,要么推不开人,要么重心晃掉,被夹击的时候动作变形太多。有时候感觉挺可惜,一股劲冲进去,却总觉得少那么点底气。

其实回头看看,今年夏天亚洲杯那波操作算是证明自己了一遍。不管是在内线卡位还是外线补防,都展现出了教练组信任他的理由。但大家心里明白,现在CBA甚至国际舞台上的标准,只能算刚及格,如果往更高一级的平台迈,比如真的考虑去闯NBA,那压力完全换档升级。从选秀体测开始,到训练营淘汰,再到球队体系适应,每一步都是筛子;没有速度,没有瞬间弹跳,你技术再花哨也架不住美国那些怪物型侧翼随便追帽盖你几手。

当然啦,不排除继续提升自身硬实力这一条路还能走通一些,比如苦练持球推进,加强横移反应,还有外线投射精度。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弱环补齐,那至少试训机会不会轻易溜走。但现实摆在那里,小球时代锋线竞争惨烈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各种功能型摇摆人在联盟层出不穷,比拼的是全面性,是攻守转换之间谁能先占主动权,而不是只靠一招半式混江湖。不只是要有内功,更重要的是外功不能短腿,否则只能坐冷板凳等机会飘过脑袋顶上一闪而过。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伤病情况还算平稳,没有大的隐患缠身,这是所有努力的基础。“祝愿远离伤病”并非一句空泛口号,对于青年才俊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完整健康赛季比什么承诺都值钱。另外,有些粉丝担忧其成长环境是否匹配激烈竞争,其实从以往经历来看,无论国家队集训还是NCAA日常磨炼,该吃的苦早已尝遍,如今需要更多主动挑战自我的决心,把每一次登场当做破局良机才行。

不少网友喜欢问一句:“到底有没有戏?”坦率讲,从纯竞技角度分析,希望肯定存在,但门槛无疑极高。一旦进入职业体系后续考察期,各类细节毛病都会被无限放大,包括基础移动、协防意识、挡拆处理等等,全方位没有死角可藏。如果仅凭现阶段的数据与技术模板评判,大概率属于潜力型角色,而不是即插即用级别的新星,但任何事情没绝对答案,好苗子谁敢轻言放弃?

还有一点必须提一下,本土媒体热衷于给新人贴标签,总爱喊“未来之星”“国字号新领袖”,其实这样的光环多少带着压力滤镜,用起来既鼓励又绑架。“未来可期”这四个字听腻了,多数观众只关心下场是不是还能贡献惊喜,是不是哪一天突然突破瓶颈,让质疑声彻底闭嘴。所以与其天天琢磨终极归宿在哪儿,不如静下心专注眼前,把基本功夯牢,把每一分钟都踢成个人履历表里的加分项,比啥豪言壮语更靠谱些吧!

至于评论区各种声音,“同意不同意”的争议一直不会消失。本就没人规定一定得统一口径,对于成长中的运动员而言,多元视角未必坏事,只要舆论焦点还围绕专业内容展开,总比流量明星八卦靠谱百倍。这届年轻人一路摸爬滚打出来的不服输劲头,也许正是接下来决定高度的重要变量之一。在这个充满未知的大舞台上,没有所谓剧本安排,每个人只能靠行动写结局。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