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阵子在加勒比海的动作,真是越来越像是磨刀霍霍直奔委内瑞拉去了。你看,从9月17日起,他们先后把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至少四个军事基地“启封”,原本冷战时期用过的老地方,尘土都擦干净了。罗斯福路海军基地那边,滑行道翻新了,还搬来便携式空中交通支持设备和一堆移动安全装置。到了10月29日的卫星图片上,连废弃机库旁边都多了20顶军用帐篷,看得出来,不是临时搬东西这么简单。
其它基地也在动,新雷达系统立起来了,武器弹药库盖好了,连专门用来战前侦察的MQ-9“死神”无人机都提前部署到位了。这规模,不是普通的巡逻。这是一整套战争预备动作,缺啥补啥,连侦查环节都铺满了。
往海上看,更扎眼。从8月开始,美军向靠近委内瑞拉的加勒比海域,硬是挤进了至少13艘主力战舰。里头有核动力航母、宙斯盾巡洋舰、宙斯盾驱逐舰,还有大型两栖攻击舰。再加上5艘支援舰和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这阵容几乎把一个小型海上战区塞满了。空中的阵势也不小,F-18、F-35、F-22这些战机凑齐了,还有B-1B“枪骑兵”远程战略轰炸机。总数上百架。这还不算他们往那四个基地运进去的数千吨弹药,重磅制导炸弹、钻地弹、空对地导弹,应有尽有。这不是做姿态,是把打仗的全部家当搬到了委内瑞拉家门口。
一开始,他们还装成是为了“打击拉美贩毒集团”,就像平时的反毒行动,船撞船、查一查。但看看规模,就知道这是假面。甚至还有试探性地击沉了几艘所谓的“运毒船”,这就是先亮一下钢牙,让对方适应空气。等所有准备到位,他们的本来面目就显出来了,全面开战,枪炮见真章。
问题来了,美军这套阵势,真能压得住委内瑞拉吗?你细算,他们也就十几艘作战舰艇,上百架飞机,万余名作战人员。委内瑞拉虽然在武器装备上不算顶尖,但现役兵力是数十万,预备役加民兵能拉到七百万左右。这可是一种不怕事的民族性格,历史上一次次硬碰的底气,现在还在。真到了拼命的地步,美军的胜算可不一定如他们自己想的那样。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的准备工作跨度很长。兵力集结、弹药储备、战前侦查、海外基地升级,一步步来,耐心很足。这种耐心,说明他们是认真的,不是虚晃一枪。比如加勒比的民用机场也被他们改造过,这在以往的所谓反毒任务里很罕见。这就意味着,他们考虑的是全面后勤支持,飞机需要更密集的起降,物资需要更快的补给,他们必须预先打通。
俄方的高空侦察卫星盯得很紧,影像资料都拿出来了。这才让外界看到,美军把冷战时期的这些基地重新启用,不只是修修跑道那么简单。冷战末期这些地方的布置就是为了面向南美,现在再打开,就是要恢复当年的战略触角。这种启封,不是怀旧,而是找回当年最直接的威慑位置。
看看海空部署就更能体会,他们的战斗机配置是三代到五代齐上阵。F-18是成熟的舰载作战主力,F-35和F-22则是隐形与制空的高端货。B-1B则把战略打击范围往更远伸。海上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搭配,既可以覆盖高强度海空作战,也能随时切到登陆行动。换句话说,不管是空袭还是地面推进,他们都把棋盘摆好了。
但是,委内瑞拉不是软柿子。除了兵力多,他们的民兵体系和地形优势也是硬伤点,尤其是城市和密林交错的地形,对机械化部队和空中打击都构成不小麻烦。你占一两个城市容易,但要完全控制全国,就得投入更大兵力和时间,这不是一个航母编队就能解决的事。
有人会问,美国干嘛在这个时候花这么大力气?一个是借口贩毒行动遮掩真实意图,二是加勒比海的地缘位置实在太关键。这里既能牵制南美,也能响应大西洋中线的调动,而且距离本土足够近,后勤压力小。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伸手就能触到的战略跳板。
从8月到11月,动作一波接一波,按部就班,一点没拖泥带水。先大规模部署舰艇,再启封基地建仓库和雷达,紧接着是人员和飞机的持续进驻,最后是弹药的集中运输。这是一个完整的梯度推进,每一步都有下一个环节的配套。这种节奏,就是典型的“备战到最后一刻”模式。
说到底,这场对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军事演习气氛,美国是冲着委内瑞拉的硬骨头去的,而委内瑞拉也有底气硬碰。谁先出手,谁动作更快,可能就是决定局面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