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俄伊签250亿核电大单!4座机组落户霍尔木兹,中东能源格局会改变?

发布日期:2025-11-20 19:24 点击次数:123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哈尔科夫的街头,七月末。地上摆着一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无人机,机身上那行“Shahed-136”的字母,还能看得清。乌克兰指着它当众吼,说是俄罗斯犯下的战争罪。可懂点门道的人一眼就明白,这机器出自伊朗。真相就这么尴尬地摆在那儿,全世界都在看。

往后看,这不过是俄伊合作的一角。上半年,伊朗给俄罗斯的无人机出口额飙到八亿美元,几千架,从“沙希德-136”一直到“见证者-149”,把乌军的防空系统整得焦头烂额。反过来,俄罗斯也掏了干货,S-400防空系统的技术松了口,苏-35战机的部分生产流程也传过去了。更有意思的是,俄方还帮着在伊朗布什尔省建无人机工厂,年产能一千五百架,型号是“见证者-129”。

这场战争变成了俄伊的实验场,他们在这儿试武器、磨配合,也试探彼此底线。

但赌桌上没人真信任谁。伊朗眼馋苏-57隐身机的技术,俄罗斯只肯卖成品。S-400的交货,拖到现在一点动静也没有。理由很直接,七成的军工产能都让莫斯科优先了,哪还有余粮。

政治上的嫌隙更扎眼。六月那场伊以冲突,伊朗的防空阵地被炸得惨,事后查出情报泄露,很多人怀疑消息源头就出自俄罗斯。伊朗内部议论得厉害,高层赛义德直接怒怼,说俄方“不仅不履行协议,还可能泄密坑我们”。

可伊朗也没得选。国内电力危机严重,盛夏气温四十五度,连出租车司机阿里都抱怨空调只能摆设,全国能撑电的就一座布什尔核电站,才一千兆瓦,电网老得像上世纪博物馆藏品。

九月底,莫斯科“世界原子能周”一落幕,俄方立即甩出一根救命绳,价值两百五十亿美元的核电协议。对比一下,伊朗全年军费才一半这数。协议内容亮点满满,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在霍尔木兹甘省的锡里克建四台VVER-1200型第三代机组,总装机五千二十兆瓦。首台预计2031年投产。

这座未来电站的地理坐标意味深长,对面就是霍尔木兹海峡,每天两千万桶原油从那儿过。这地儿选得没毛病,既发电,又握着中东的命门。

俄罗斯算盘打得也精。VVER-1200型反应堆是它的看家宝,双层安全壳、六十年寿命,放到哪儿都是招牌。而伊朗人终于能盼来夏天开着空调不跳闸的日子。

能源的不止电。四月的天然气协议也到位了,俄罗斯经阿塞拜疆每年输送十八亿立方米天然气给伊朗。再加上“跨里海能源走廊”,西伯利亚气源直通伊朗,然后转卖亚洲,绕开霍尔木兹和苏伊士,欧洲的制裁被削掉六成威力。

交易结算更贴心,不用美元,纯卢布和里亚尔互结。2025年伊朗对俄的原油出口环比涨了三成,算是真正脱离了美元控制。

俄伊这对组合,表面上是互帮互利,其实是两个被赶出主流体系的国家,联手找生路。

普京清楚自己手里只剩几张能卖钱的牌,核电技术算一张。全球三十九个在建机组里,三十五个是俄罗斯做的,这东西暂时舍不得全给。伊朗要的是完整技术,不想一辈子做加工厂。双方都在心里掂量,一旦关系破裂,怎么拔腿也要体面点。

普京和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克宫签了二十年战略伙伴协议,写了四十七条内容,没明说“共同防御”,但关键那句是“一方遭侵略,另一方不帮侵略者”。官话里藏着信号。没多久,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拉里贾尼见了普京,转达哈梅内伊的话,意思再清楚不过:咱们站一条线。

可真到伊以打起来,俄方冷处理,只发了两句口头谴责。以色列有一百九十万俄裔人口,普京何必为伊朗毁掉这层关系。他得稳着。

中东那头也在动。沙特口头上是美国的忠实伙伴,私底下通过“欧佩克+”和俄罗斯商量减产,还偷偷买俄原油。以色列防长加兰特跳脚喊,说俄伊核电合作已成地区威胁。中东各国搞“核电赛跑”,阿联酋的电站已发电,沙特找韩国,埃及也动工,如今伊朗再加上俄罗斯加持,格局彻底乱。

欧洲那边更是两副面孔。德国的企业用INSTEX出口药品,法国道达尔又回去偷偷勘探气田。制裁口号喊得震天响,生意照常干。能源在手,良心都能打折。

南边一条“南北国际运输走廊”也冒头了。货物从圣彼得堡出发,经伊朗直达印度洋,比走老路快三十天,成本降四成。印度被拉进来,俄伊又借着“金砖+上合”框架推进本币结算和科技合作,中国也搭着这条大船,为的就是绕开美元系统。

这几条线一合,看似边缘的伙伴,其实已经在重写能源和结算秩序。

当然,理想是一回事,落地又是另一回事。里海的管道项目因为环保争议和资金短缺迟迟没动。美国的制裁还在卡脖子,以色列还发起了所谓“数字珍珠港”行动,让纳坦兹离心机停了四十八小时。当年这事儿让伊朗的高层气得不轻。

俄伊也尝试科技联手,比如AI监控系统、航天协作,但西方的封锁让他们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俄罗斯要防技术外泄,伊朗要拼命自立,摩擦就在所难免。

有一点必须承认,伊朗的核电协议救了它一命。没这支撑,它的电网早崩。俄罗斯拿到的是稳定的市场和战略通道,霍尔木兹旁的电站让俄方在海湾有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

这次合作已经不止是“武器换石油”,而是能源、军事、科技的全面绑定。

有人说,这两国像是抱在一起取暖。说得一点没错。俄罗斯缺市场和朋友,伊朗缺技术和电力。各取所需,互不亏欠。但谁也得防着点,手里那点筹码,要留到关键时刻再翻。

未来的某个夏天,锡里克的核电站点亮,伊朗人或许能在45度高温里开着空调。可那一刻,也意味着中东的棋盘重新洗牌。

到头来看,这对搭档能走多远没人知道,但至少现在,他们正用两百五十亿的核电合同、几千架无人机、几条能源通道,把整个世界格局往另一边推。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