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二手房贷款成风险高发区

发布日期:2025-07-10 16:39 点击次数:91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二手房按揭惊现“金蝉脱壳术”:职业背债人如何掏空银行?

凌晨三点,武汉某银行的信贷部灯火通明。

客户经理李明盯着电脑屏幕上一连串的逾期名单,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子——这已经是本周第七个“失联”的二手房按揭客户了。

更诡异的是,这些借款人无一例外都是外地户籍,名下突然多了一套暴跌30%的房产,而电话那头永远只有“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机械回复。

“这根本不是正常违约,是有人在系统性地‘甩锅’。”李明苦笑着对同事说。

他刚处理完郑某的案例:2019年贷款买的160万房子,如今市值只剩110万,而郑某半年前突然把房子“卖”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远房表亲。

蹊跷的是,新房主既没搬进去,也没还过一分钱月供。

政策暖风下的“债务搬运工”

这一切要从2025年那轮楼市刺激政策说起。

当时全国二手房首付门槛最低降至15%,部分城市甚至试点“零首付”,本意是给刚需家庭雪中送炭。

没想到,一群“职业背债人”却把这当成了财务自由的捷径。

在郑州某城中村的麻将馆里,中介老周正给几个打工仔“上课”:“只要签个字,给你3000块辛苦费。房子不用你住,贷款不用你还,出了事银行找不着人。”这些被招募的背债人,大多是征信空白的农民工,有些人连购房合同上的小区名字都念不全。

更精妙的是背后的“技术流”。

苏州某贷款中介的电脑里,存着上百套伪造的工资流水模板,700元就能让月薪5000的客户“变身”成年薪30万的高管。

银行流水审核?

他们早摸透了规则:“自存现金只要分三天转入,系统就识别不出异常。”

银行风控的“皇帝新衣”

“我们就像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某股份制银行风控总监私下承认。

二手房按揭长期被视为“有抵押就安全”的低风险业务,但房价暴跌彻底撕碎了这种幻觉。

武汉光谷片区有套挂牌价150万的房子,评估报告写得光鲜亮丽,实际成交价却只有90万——差额部分全被中介和借款人瓜分,留给银行的是一枚定时炸弹。

最讽刺的是经营贷转按揭的“乾坤大挪移”。

三年前那些用经营贷炒房的人,如今不少已失业或破产。

眼看房子成了负资产,他们找到中介上演“假买卖”:先把房产过户给背债人,再用二手房按揭套出新贷款偿还旧债。

整个过程就像用信用卡还花呗,只不过最后埋单的是银行。

黑色产业链的“三头赚”

这个灰色市场的暴利程度令人咋舌。

一位离职中介透露完整链条:借款人支付债务金额10%的中介费,背债人拿3000-5000元“人头费”,评估机构收1%的“美化费”。

某笔200万的贷款,各方能瓜分20多万,唯独银行拿到的是注定坏账的抵押物。

湖北黄梅警方最近端掉的一个团伙,账本上记录着更夸张的操作:他们专门寻找征信良好的大学生,用其名义同时申请多笔贷款。

这些孩子直到催收电话打来才知道,自己名下竟背着五六套根本不存在的房产。

亡羊补牢的生死时速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

央行最新要求各银行建立“负债穿透系统”,只要借款人三年内有其他贷款记录,必须强制提高首付比例。

苏州法院更狠,直接把伪造流水的案件定性为贷款诈骗罪——已有中介老板被判了七年。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政策错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专家王磊指出:“当零首付遇上房价暴跌,道德风险就会像野草一样疯长。”他建议学习德国模式,对短期内频繁过户的房产征收50%的交易税,让炒房客无利可图。

夜深了,李明关上电脑前又看了一眼系统预警:今天全行新增的37笔二手房按揭中,有8笔的买方身份证号曾出现在其他逾期案件里。

他叹了口气拨通法务部电话:“这批贷款必须全部暂缓放款——我们可能又要上当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明、老周为化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