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又输了,这次是在一场五局大战中遗憾落败。
说实话,作为老球迷,看到姑娘们拼尽全力却还是没能拿下比赛,心里真不是滋味。
比赛结束后,各种分析铺天盖地,有人怪副攻不给力,有人骂二传组织混乱,还有人吐槽接应进攻太软。
但最让我在意的,是自由人位置上的争议。
记得前几天热身赛打波兰时,王梦洁还是首发自由人,表现相当稳健。
可到了这场生死战,教练组却突然变阵,让24岁的倪非凡担纲主力。
这个决定赛前谁也没想到,毕竟王梦洁可是咱们女排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啊!
比赛过程大家都看到了,倪非凡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数据不会说谎:13次接一传,只有2次到位,还有2次直接失误,效率为零。
防守端更惨,24次防守尝试,有效起球才6次,失误5次,效率低得可怜。
这哪是自由人该有的表现?
要知道自由人可是专门负责防守的,这数据连边攻手都不如。
最让人心疼的是,王梦洁直到第五局后半段才被换上场。
虽然只打了不到半局,但效果立竿见影。
4次防守全部成功,还都精准送到二传手里,给球队创造了反击机会。
这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特别想问教练组:早干嘛去了?
如果第四局就把王梦洁换上来,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这种关键比赛,放着经验丰富的老将不用,非要让年轻球员硬扛,是不是有点冒险过头了?
当然,我理解教练组想培养新人的良苦用心。
倪非凡进国家队7年了,这是她第一次打主力,紧张失常在所难免。
但问题是,这是淘汰赛啊!
不是训练赛,不是友谊赛,是实打实的生死战!
在这种场合拿大赛练新人,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记得以前郎导带队时,关键时刻永远信任老将。
不是说不用新人,而是懂得在什么场合用什么人。
年轻球员需要成长空间,但球队也需要成绩保障,这两者怎么平衡,真的很考验教练的智慧。
作为球迷,我们的心情其实很矛盾。
一方面希望新人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又不想看到球队因为用人不当而输掉关键比赛。
看到倪非凡在场上手忙脚乱的样子,说实话又心疼又着急。
心疼的是小姑娘压力太大,着急的是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不用。
网上有人说倪非凡"一传接飞,防守漏球",话说得是重了点,但也能理解球迷的失望。毕竟大家熬夜看球,谁不想看到赢球?特别是当你有能力赢却因为用人问题输掉时,那种憋屈感真的很难受。
我特别想说说"信任"这个问题。教练信任球员是好事,但信任也要看时机、看场合。平时多给年轻人机会没问题,可到了刺刀见红的淘汰赛,是不是应该更务实一些?
王梦洁这样的老将,最大的价值就是关键时刻能稳住局面。她的经验、她的心理素质,都是经过大赛检验的。放着这样的球员不用,非要让新人交学费,这种信任是不是有点盲目了?
话说回来,谁不是从菜鸟阶段过来的?王梦洁当年刚打主力时,不也挨过骂?现在不照样是世界级自由人?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这个代价该由关键比赛来承担,确实值得商榷。
倪非凡的技术其实很有特点,移动快、反应灵敏,就是大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还需要磨练。这些都可以通过比赛积累,但教练组得掌握好节奏,不能拔苗助长。
赵勇指导的用人确实大胆,但大胆不等于正确。作为主教练,不仅要考虑球员培养,更要为比赛结果负责。当发现年轻球员明显不在状态时,及时调整才是明智之举。
这场比赛最让人遗憾的,不是输球本身,而是明明有机会赢却因为用人问题功亏一篑。如果早点换上王梦洁,哪怕最后还是输,至少我们不会这么意难平。
输球已成定局,现在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对倪非凡来说,这次挫折未必是坏事。真正的强者都是在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王梦洁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对教练组来说,真的需要好好反思用人策略。培养新人和争取成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毕竟球迷想看到的,是既有未来又有现在的中国女排。
说到底,我们批评是因为在乎。正是因为对中国女排爱得深沉,才会对每一个细节如此较真。相信无论是倪非凡还是教练组,都能从这次失利中吸取教训,让球队变得更好。
比赛输了可以再来,但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真的没有了。希望下次在关键分、关键局时,我们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毕竟竞技体育,结果不会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