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发炮弹几秒钟就炸了,稳定的能源收入却像持续输血的动脉,默默支撑着整个战场。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升至2448亿美元——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场超越政治标签的现实共舞。俄罗斯急需卖出能源,中国需要买进资源,这场供需关系在特殊时期被急剧放大。从边境农贸市场直接扫码用人民币结算,到俄罗斯市场上激增的中国手机电脑,现代战争打的其实是后勤经济战。前线比拼炮弹,后方较量的是谁家工厂能持续运转。国际关系犹如调鸡尾酒,很少是非黑即白的单纯同盟,更像两个舞者看似贴近,却各自脚下都有步法,在音乐变化中既配合又保持独立。
主持人:说实话啊,这场乌克兰冲突打到今天,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其实不是军火,而是那些默默运转的油管子和集装箱货轮。 嘉宾:没错,你看二零二四年中俄贸易额冲到两千四百四十八亿美元这个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说白了就是俄罗斯急需卖出能源,中国刚好需要买进资源,这么一个供需关系在特殊时期被放大了。 主持人:但这里面最核心的应该是能源贸易吧,听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占了很大比重,这个合作是不是早就打下基础了。 嘉宾:对的,其实早在二零一四年双方就签了三十年的天然气合同。你可以想象成两家公司签了个超长租约,现在欧洲那边退租了,中国这个老租户自然就接盘了。从商业角度看就是价廉物美的正常买卖。 主持人:不过现在这个时间点确实敏感,买俄罗斯油气容易被贴上政治标签。但反过来想,如果不买难道就要让老百姓冬天挨冻吗,这个选择题其实挺难的。 嘉宾:所以说商业和政治的界限很模糊。就像邻居家超市打折,你去买东西本来图个实惠,但别人可能觉得你在站队。现实中俄罗斯油气确实比市场价便宜百分之二十左右,企业肯定算经济账。 嘉宾:除了能源,金融层面的合作也挺引人关注的。听说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后,中俄开始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了。 嘉宾:这个趋势其实早有苗头,去美元化谈了这么多年,现在算是加速了。比如两国边境的农贸市场,以前商贩都得换美元,现在直接扫码用人民币结算,方便很多。不过要说完全替代美元体系,那还早着呢。 主持人:还有工业品出口这块,制裁之后俄罗斯市场上中国手机电脑明显变多了,这算不算是钻空子。 嘉宾:更准确的说是市场自发调节。就像小区里唯一的超市关门了,隔壁街的便利店自然来补位。中国企业接到订单扩大生产,俄罗斯消费者买到急需的商品,这是双赢。但确实客观上帮俄罗斯稳住了供应链。 主持人:这么看来现代战争打的其实是后勤经济战。前线打炮弹,后方比的是谁家工厂能持续运转。 嘉宾:太形象了。一发炮弹几秒钟就炸了,但稳定的能源收入就像持续输血的动脉。不过也要看到局限,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的老问题没解决,中国也不会无限度合作。 主持人:所以这种支持更像是务实的生意往来,而不是政治同盟。国际关系就像调鸡尾酒,很少是非黑即白的。 嘉宾:确实如此。就像两个人跳舞,看似贴得很近,但各自脚下都有步法。中俄经贸就是在音乐变化中不断调整姿势,既配合又保持独立。 主持人:今天这场超越标签的共舞就先聊到这儿。下次我们继续观察这场经济暗流如何影响世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