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市场这片区域,改表车以及调表的情况屡屡出现,成了许多买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陷阱”。部分不良商家为提升车辆的售价,私自改动里程表数据,将高里程车伪装成低里程的“准新车”,误导消费者做出选择。这类调表车因长期高负荷使用,核心部件磨损程度大,有着重大安全风险。买家很容易被虚假的里程信息蒙蔽,买车后要承担高额的维修开支。所以,在二手车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陷入调表骗局。怎么看一辆车是不是调表车?
一、第三方车辆信息查询平台
比如:微信小程序或者公众号“后车可鉴”。进入后,选择“改表分析查询”,用户只需输入车辆的VIN码(车辆识别码)或上传行驶证照片,即可获取改表分析报告。
另外,通过“后车可鉴”微信小程序,还可以查询车辆事故出险记录、4S维保记录、交强险、商业险、车辆状态、抵押状态、新能源电池报告等车辆信息。
二、OBD(车载诊断系统)查询(如果条件允许)
OBD记录了车辆的大量运行数据,包括里程数。虽然调表可以改变仪表盘显示的里程数,但OBD中的数据难以篡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备支持。
三、车辆内饰磨损评估法
车辆内部装饰件的损耗状态是评估车辆实际行驶里程的关键依据之一。若车辆内饰呈现明显老化、磨损痕迹(如方向盘包浆、座椅塌陷、换挡杆磨损等),但仪表盘显示的公里数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则该车辆极有可能存在里程表篡改(调表)行为。
一起聊聊关于调表车的那些事儿:
贷款机构如何识别调表车?
核查保养记录通过4S店或第三方平台查询车辆的保养、维修记录,核对里程数是否连续且合理。例如,若某车三年前记录显示7万公里,现在表显仅9万公里(年均增长不足1万公里),明显低于家用车平均水平,大概率是调表。
检查部件磨损方向盘、座椅:低里程车的方向盘握痕和座椅褶皱应较少,若表显5万公里但磨损严重,需警惕。轮胎、刹车片:原厂轮胎一般能用5-6万公里,若表显3万公里却已换胎,可能调表。安全带:拆开B柱内饰板,查看安全带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与车辆出厂日期对比。若安全带是后期更换,且拉伸反应迟缓,可通过累计拉伸次数估算真实里程。
使用专业设备检测通过OBD接口连接诊断仪,读取车辆行车电脑的历史数据(如发动机运行时间、变速箱换挡次数),与仪表盘显示的里程进行对比。部分高级设备还能检测仪表盘螺丝是否有拆卸痕迹(调表的常见操作)。
给消费者的建议
购车前充分调查查询保养记录、检查部件磨损、使用专业设备检测,避免购买调表车。选择正规渠道购车,如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服务公司等,降低风险。
如实告知贷款机构若车辆曾调表,需如实告知贷款机构,避免因隐瞒导致拒贷或后续纠纷。
提供额外担保或缩短贷款期限若信用记录存在瑕疵,可通过提供额外担保物或缩短贷款期限来提升获贷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