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头部主播一个晚上带货十几亿的光环蒙蔽了,95%的主播月收入在五千以下,能过万的不到2%。从普遍性角度,真不如货车司机赚得多
图源《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
提到新就业群体,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光鲜的网络主播、灵活的网约车司机。
但最新报告却爆出个冷门:货车司机以月均 10512 元的净收入,在六类新就业群体中稳居榜首,把网络主播、快递员、骑手等甩在了身后。
这个整天在路上跑、看似传统的职业,凭什么成了新就业里的 “收入天花板”?高收入背后,藏着怎样的付出和行业变化?
一、货车司机成 “收入王者”,月入过万但休息仅 3.54 天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 年货车司机平均每月净收入达到 10512 元,不仅远超网络主播,比网约车司机、快递员、骑手等其他新就业群体也高出一截。
从收入分布看,超过九成货车司机的收入在 8001 元到 32000 元之间,属于妥妥的中高收入群体,而且收入稳定、有持续增长潜力,在就业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撑起这份高收入的,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货车司机每月平均休息天数只有 3.54 天,比网络主播休息得还少。
88.65% 的司机出车时都是独自驾驶,没同伴陪同,长途跋涉、昼夜颠倒成了常态。
他们大多是 30 到 49 岁的中青年,占比接近 80%,正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多跑几单、多赚点钱,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把精力全扑在方向盘上。
从入行背景看,很多货车司机来自农业、个体经营、产业工人等传统蓝领岗位,货运行业给了他们一个低门槛、能持续赚钱的机会。
虽然辛苦,但 27.94% 的司机表示 “重新选还会干这行”,还有人转向货运中介、车辆维修、物流创业,说明这个职业不仅稳定,还藏着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二、别以为开货车靠 “蛮力”,数字能力决定收入差距
现在的货车司机早就不是 “光会开车就行” 的传统职业了。随着互联网货运平台的普及,数字能力成了影响收入的关键。
91.82% 的司机靠平台接单抢单,40% 以上用平台结算运费、规划路线,超过 25% 通过平台加油,平台成了货运全流程的 “中枢大脑”。
数字能力强的司机,收入差距立竿见影。
那些平台订单占比 90% 以上、能熟练用平台规划路线、管理油费的司机,月均毛收入和净收入都明显高于数字能力弱的同行。
会不会用平台抢优质订单、能不能靠智能导航避开拥堵路段、懂不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输路线,这些 “数字技能” 直接决定了赚钱多少。
技术变革也在悄悄改变行业。
43.97% 的司机换车时会优先选带智能辅助驾驶的车型,说明大家不排斥新技术。虽然对自动驾驶的影响预期不一,有人觉得 5-10 年就会有变化,有人认为要 10 年以上,但没人否认技术会重塑这个职业。
未来的货车司机,可能既要会开车,又要懂技术,“老司机” 的定义正在被改写。
三、高收入背后是 “硬付出”,职业未来需平衡 “回报与可持续”
货车司机的高收入,本质是 “用时间和精力换钱”。
他们跑长途时常常昼夜颠倒,独自驾驶要时刻保持警惕,遇到恶劣天气、堵车更是家常便饭。
这种高强度工作虽然带来了高回报,但也考验着身体极限,如何平衡 “赚钱” 和 “健康”,成了很多司机的难题。
从行业发展看,货车司机是物流运输的 “血管”,支撑着社会经济运转。
但他们的权益保障、职业发展还需要更多关注。
比如如何通过政策规范平台抽成、保障休息时间,如何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帮司机提升收入,如何应对自动驾驶等技术对职业的冲击,这些都是行业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提到,货车司机的高质量就业是社会高质量就业的一部分。
未来的货运行业,需要更友好的发展方式,把司机的权益和发展融入平台规则,让他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能有更稳定的保障、更清晰的职业路径。
四、新就业的 “收入真相”,辛苦钱更需被看见
网络主播的光鲜容易被关注,货车司机的高收入却藏在奔波的路上。
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新就业里没有 “轻松赚大钱” 的神话,高收入往往和高付出挂钩。
货车司机能成 “收入榜首”,靠的是不分昼夜的奔波、不断提升的数字技能,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这个职业的变化也告诉我们:传统职业不是 “没前途”,只要能跟上技术浪潮、提升能力,照样能在新就业里站稳脚跟。
而社会更该关注这些 “在路上的劳动者”,让他们的辛苦付出能换来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未来。
互动话题:你觉得货车司机月入过万值吗?你身边有货车司机朋友吗?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