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退位却不放权?钦点乡巴佬接班,对华算盘打得更精了
牌桌上的老手,最懂得什么时候该亮牌,什么时候该盖牌。特朗普这位搅动了全球风云的人物,看似在为自己的谢幕做准备,实际上,他正在为自己身后的政治王朝,精心布置一盘更大的棋。
最近他放出话来,说副总统万斯,是他眼里最适合在2028年扛起共和党大旗的人选。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像一颗石子投进华盛顿的池塘,涟漪一圈圈散开。这可不是什么心血来潮的客套话,这是特朗普在为自己的政治遗产找一个信得过的守墓人,或者说,一个能继承他衣钵的“太子”。
很多人觉得,特朗普这是老了,累了。毕竟,前阵子他登上“空军一号”时那趔趔趄趄的一下,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加上他手上的淤青、腿上的浮肿,白宫的医生再怎么解释是“静脉功能不全”,也挡不住外界对他健康状况的嘀咕。更别提去年竞选路上那惊心动魄的枪击事件,恐怕再铁打的汉子,心里也得咯噔一下。
可要是你真以为他要金盆洗手,那就太小看这位地产大亨的算计了。他不是认输,而是换了一种玩法。他不再需要亲自坐在总统宝座上发号施令,他要的是确保他开创的“特朗普路线”能一直走下去。他就像一个公司的创始人,退休了,但董事会里必须安插满自己的心腹。
他挑中的这两个人,万斯和鲁比奥,简直是为这盘棋量身定做的。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先看看这个万斯,他的履历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美国故事。出生在俄亥俄州一个蓝领家庭,那是美国“铁锈带”的心脏地带,从小看尽了全球化给底层白人带来的失落与愤怒。可他自己,又凭着聪明才智一路杀进了耶鲁法学院,成了精英中的精英。他写的那本《乡下人的悲歌》,把这种底层的挣扎和对精英的怨恨写得入木三分,简直就是“特朗普主义”的文学注脚。
万斯这种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用底层听得懂的语言,讲精英层才懂的道理。他往那一站,既能跟卡车司机称兄道弟,也能跟华尔街的银行家坐而论道。特朗普选他,看中的就是这份独特的“双语能力”。
他在国会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确是把“对华强硬”刻在了骨子里。他搞的那些法案,什么《2023年中国贸易关系法》,什么《阻止墨西哥钢铁激增法案》,名义上是贸易问题,实际上矛头直指中国的产业链。他的逻辑很简单粗暴:美国工人的饭碗,就是被中国抢走的,现在必须一寸一寸夺回来。这种被称为“国家保守主义”的思潮,核心就是动用国家力量,搞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工业,目标就是跟中国彻底“脱钩”。
更让人侧目的是,他在新兴的人工智能战场上,也冲在了最前面。他到处鼓吹,要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堵死中国在前沿科技上弯道超车的任何可能性。他甚至公开支持征收一种“普遍关税”,给所有进口商品都上一道锁。
这个人说话,有时候是真不怎么过脑子。他之前在采访里,谈到中美贸易,张口就来,说美国是向“中国农民(Chinese peasants)”借钱,来买“中国农民”造的东西。这话一出,连咱们外交部的发言人林剑都觉得诧异,评价他“无知又缺乏礼貌”,甚至有点“悲哀”。可你得明白,这种看似不过脑子的话,恰恰是说给他的基本盘听的。在他支持者的耳朵里,这不是冒犯,而是“政治正确”。
再看另一位,鲁比奥。这位爷可是中国人民的“老熟人”了,长期盘踞在中方的制裁名单上。从佛罗里达州的参议员干起,他就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鹰派,那些跟香港、新疆有关的法案,背后都有他的影子。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天天盯着中国这棵大树敲敲打打。
特朗普把他放在国务卿这个位置上,让他同时掌管外交和国家安全,这权力可不小,上一个有这待遇的还是基辛格。有意思的是,鲁比奥坐上这个位置后,风格突然变了。以前那个咋咋呼呼的愣头青,变得深沉起来。在跟中方谈判的时候,他不再是满嘴跑火车,而是开始讲什么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相持期”,要用“负责任的方式”来管控分歧。
你可别以为他是转性了。这恰恰是更老辣的表现。他从一个街头叫骂的,变成了一个精通法律和规则的“讼棍”。他的逻辑是,光靠总统发推特骂街,效果不持久,得把对抗中国的策略,变成一条条具体的法律,编织成一张结实的制度大网。比如他参与推动的《限制法案》(RESTRICT Act),就是想建立一套系统的审查机制,来对付那些被认为是“敌对国家”的技术。这比单纯加关税,要阴险得多,也有效得多。
所以你看,万斯和鲁比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用民粹主义的大锤,敲打美国的民心;一个用制度主义的刻刀,精雕细琢围堵中国的牢笼。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正在从一种个人风格,演变成一种国家意志。未来的中美关系,恐怕不是大开大合的贸易战,而是细水长流、无处不在的“制度化”对抗。
当然,牌桌的另一边,民主党也没闲着。前总统拜登的老搭档哈里斯,就是个不容小觑的角色。她前阵子明确表示不选加州州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明摆着是在为2028年的总统大选蓄力。
上次她虽然输给了特朗普,但输得不冤。一方面特朗普的基本盘实在太稳固,另一方面她算是临危受命,竞选的准备工作仓促得很。即便如此,她一出场,支持率还是肉眼可见地往上涨。要是到了2028年,她准备充分,卷土重来,共和党那边还真不一定能轻松拿下。
而且,民主党的后备力量也不止哈里斯一个人。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密歇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这些人都是民主党内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虽然在具体策略上可能跟共和党有区别,比如纽森可能会更多地谈论在气候变化上与中国的合作,但骨子里,维护美国霸权的共识是一样的。他们同样支持把关键供应链搬出中国,同样支持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严防死守。
说到底,对咱们来说,未来几年盯着白宫里坐的是驴还是象,意义已经不大了。真正需要看清的是,整个美国政治精英层,无论左右,已经就“对华竞争”这个大方向,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他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要不要对抗”,而是“该怎么对抗更有效”。
这盘棋,已经从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变成了一场考验耐力、智慧和定力的持久战。对方的棋手换了,棋路也变了,但棋盘上的杀气,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烈。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我的看法是,这不仅仅是美国总统人选的更替,而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次系统性升级。从特朗普的直觉式冲撞,到如今万斯和鲁比奥所代表的“民粹主义与制度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对抗变得更加精细化和长期化。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希望寄托于某个党派或某个领导人的善意上,那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考验的是我们自身的实力和智慧,是如何在这场被精心设计的“战略相持”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走出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