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2024年几次明确提醒以色列,要是没有一套完善的平民保护措施,就别想着对加沙南端的拉法发动大规模地面攻势。
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南部之后,以色列启动了反击行动。
那次袭击导致以色列超过1200人丧生,哈马斯还劫持了250多名平民。事情一发生,以色列马上对加沙地区展开了猛烈轰炸,同时也派兵展开地面攻击,意在彻底打击哈马斯的武装力量。
加沙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初,已有超过2万巴勒斯坦人遇难,其中大部分是普通百姓,基础设施也被炸得支离破碎。
拉法本是加沙最南面的一个小城边境地带,原本没什么特别,但一旦战火一打响,上百万难民从北边涌过来,纷纷跑到这里避难,扎堆在临时搭建的营地里,过得那叫一个辛苦,水、电、食物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都紧缺的厉害。
从一开始,内塔尼亚胡就表明态度,要彻底消灭哈马斯,哪怕追到加沙的每个角落都不放松。
2024年2月,他直接宣称,如果在斋月到来之前哈马斯不释放人质,以色列就会对拉法采取行动。斋月是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时间,那年从3月10号起,大家都担心以色列一旦动手,可能会让地区局势变得更紧张。
那会儿,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就提醒说,若战火再持续,特别是到了斋月期间,可能会让冲突蔓延得更开,搞得邻近国家的局势也变得不太稳当。
欧盟的26个成员国齐声发出警告,敦促以色列不要攻打拉法,呼吁立即停火,毕竟那边的人口密集,一旦动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人道灾难。
作为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一方面不断提供军事支持,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国际社会的声音和国内的压力。拜登政府从2024年刚开始的几个月里,就在暗中劝说以色列,不要急着攻击拉法。
2月8日,拜登和内塔尼亚胡通了个电话,拜登当时就直说了,美国可不支持没有具体计划的行动,因为拉法那边有150多万人,疏散起来挺麻烦,安全难保证。
内塔尼亚胡坚持认为,拉法地区藏着哈马斯最后几处基地,非得彻底清除不可,否则无法保障以色列的安全。
根据美国情报,哈马斯的领导层和剩余的武装力量确实有可能藏在拉法的地下隧道系统里,可惜动手打击的话,代价实在太高了。
3月18号,两人再次通话,拜登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强调入侵拉法是个错误,可能会让饥荒和死亡问题变得更严重。那时候,以色列已经从加沙的北部和中部调走了一些兵力,转而集中在南部边境,为拉法行动做准备。
4月4号,拜登直接说,只要以色列没有靠谱的平民保护方案,美国就不会支持他们发起攻击。
内塔尼亚胡回复说,以色列会自主决定军事行动,不会听外头的指挥。到4月底,拜登和他通过电话时,问以色列所说的北部安全区是不是靠谱,那边的供水和医疗条件都不太行。
5月头,以色列展开了一些小范围的军事行动,那天5月6号,又命令拉法东边的居民撤走,拜登当天又打电话提醒,说这个计划不太完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天,以色列坦克开进了拉法东边,把过境点给控制住了,把援助的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国际社会都挺关心的,联合国安理会开会商量这事儿,美帝投了弃权票,没有直接否决那份谴责决议。埃及和约旦都挺激烈地抗议,怕难民流进自己国家。
以色列在拉法的行动,从5月开始一直到夏天,逐步展开,先集中在东边,接着又转向西北那一块。
5月26号,以色列空军对一个营地展开了轰炸,说是要击中哈马斯的指挥官,结果却炸死了45个平民,其中还有妇女和孩童。加沙的卫生部门说,这次袭击引发了大火,很多人受了烧伤。
内塔尼亚胡说这是“悲剧性错误”,可是行动还没停下来。地面部队继续深入市区,拆除了地下通道,也逮捕了嫌疑人。哈马斯则在地道和楼房里还击,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造成一些零星的伤亡。
这段时间里,美国一直在施加压力。到了5月下旬,拜登政府停止了一部分军事援助,比如2000磅炸弹,声称是为了减少拉法地区平民的伤亡。
内塔尼亚胡批评美国没有站在盟友一边,指责这会让战争拖得更长。以色列继续推进行动,6月掌控了拉法的大部分区域,可是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士兵阵亡人数逐渐上升,国内的抗议声也越来越激烈。
反对派批评内塔尼亚胡延长战争,认为他这么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位,因为他正面临腐败指控,一旦辞职就得接受司法审理。
国际上也在积极寻求调解,卡塔尔、埃及和美国三方进行斡旋,想推动停火和人质交换。哈马斯提出了条件,比如永久停火和以色列彻底撤军,但以色列拒绝了,表示得先打击哈马斯的军事力量。
磋商不断来回拉扯,夏天几次差点达成协议,可总是在细节上卡住。
到7月,阿联酋加强了空袭,拉法城里好几栋建筑都遭到破坏,居民们纷纷往所谓的人道区撤离,不过那地方条件差得要命,疾病也很快就传开了。
到了8月,战火稍微平息一些,以色列基本掌控了拉法的大部分地区,可哈马斯的游击战还是没停过。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加沙的饥荒危机非常严重,拉法的一系列行动让上万百姓失去了家园。
拜登再次表达了对以色列自卫权的支持,但特别强调要保障平民的安全。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两人见面,气氛挺紧绷,拜登在私下里也提醒他们要尽快实现停火。
10月份,哈马斯放了一些人质出来当善意信号,以色列也回应释放了一部分巴勒斯坦囚犯。11月,美国大选结束后,拜登进入了个“跛鸭”状态,但还是继续推动调解工作。到了12月,双方在开罗开会,草拟了个框架协议的轮廓。
2025年1月16日,以色列和哈马斯正式敲定了停火协议,第一阶段预计6周时间。哈马斯会把一些以色列人质还回去,而以色列也会释放一些巴勒斯坦囚犯。同时,军队会逐步撤到加沙边界线附近,人道主义援助也会逐步增加,局势渐渐缓和。
协议里还提到会有个监督的办法,由埃及和卡塔尔来帮忙担保。
拜登说这算得上是个大事,不过也提醒大家,这协议还是挺脆弱的。内塔尼亚胡则表示,这不代表结束,只是暂时搁置,他还强调,以色列依然有权利重新启动行动。
停火一过,加沙的重建工作开始动了,但进度可不快。国际上的捐款已经到位,联合国也在积极协调援助,然而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信任依然没能拉近,偶尔还会出现一些违反协议的小插曲。
拉法的废墟经过几个月的清理,居民开始陆续返回自己的家园,不过不少人还是被迫离开,流离失所。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惨重,加沙的GDP一下子缩水了80%以上。
美国的警示作用说实在话挺有限的,以色列还是动手攻打了拉法,虽然嘴上有个打算,但平民的伤亡还是没少。加沙到停火时的总死亡人数超过了4万,绝大部分是平民。
以色列这边已经损失了1400多名士兵,还留着100多人的人质没能出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也摇摇欲坠,国内的示威声不断,大家都在呼吁他下台。
从全局来看,这件事充分展现了中东和平实现的难度有多大。
哈马斯的袭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以色列的反应也显得有些过头,国际社会的介入却明显滞后。拜登试图在保障以色列安全和维护巴勒斯坦人权益之间找到平衡,但是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依旧不断,结果引起了不少批评声。
欧盟以及阿拉伯国家们共同推动巴勒斯坦国的承认,到了2024年,挪威、西班牙、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纷纷跟进,施加压力促使以色列作出让步。
拉法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掀起了一阵抗议热潮。美国的高校里面,学生们組織示威反对以色列的行动,警方逮捕了上千名示威者。联合国国际法院在2024年5月下达命令,要求以色列停止拉法的攻击,但以色列就是没有理会。
到2025年,停火基本上维持着,可局势依旧紧张。有个消息说,7月时,以色列得到情报显示哈马斯在重新整合,美国的情报机构也确认,拜登政府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情报支援力度。
哈马斯内部出现分歧,有的派系主张长期和平共处,而另一些则坚持用武力抗争。
以色列的旅游和投资受到一定冲击,2024年的经济增长也显得有些放缓。加沙地区依赖外援,失业率很高,年轻人普遍感到绝望。国际刑事法院正着手调查内塔尼亚胡和哈马斯的领导人涉嫌战争罪,逮捕令还没有实际落实。
其实,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拉法曾经只是个安静的小镇,如今却变成了激烈的战场,成千上万的难民苦苦流离。外交上的警告虽然声声响亮,但要付诸实践就困难重重,毕竟,地缘政治复杂,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想要有效落实也不太容易。
希望今后的协商能带来长久的和平,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