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也得算着花呗过日子了,总理亲口说:钱不够,福利砍。”
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谁信?那会儿德国工厂机器24小时嗡嗡转,银行账户像打了鸡血,欧盟开会它坐C位,连希腊债务危机都得看柏林脸色。可现在,2025年春天,新上台的梅尔茨在镜头前板着脸:“咱家底儿撑不住这套养老加医疗加失业大礼包。”一句话,把欧洲老大哥的裤兜里只剩几个钢镚儿的事亮给全世界,热搜当晚爆掉,评论区最火的一条是:“原来富裕国家也能穷得叮当响。”
先把时间线拉回去年,德国GDP连跌三个季度,官方盖章“技术性衰退”。失业率爬到6.3%,别小看这数字,放在以稳定为招牌的德国,等于把“心虚”写在脑门。最惨的是工业,俄气断了以后,液化天然气价高得离谱,巴伐利亚的铝厂、科隆的化工厂成本嗖嗖往上飙,老板们一边骂娘一边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得州,那边电费便宜一半。汽车更惨,大众、宝马在本土销量掉7%,中国电动车却趁空档啃下欧洲15%的份额,相当于德国车企集体丢了一个意大利市场。
梅尔茨就是在这种烂摊子上台,选举时口号喊得震天响:“让德国再超速。”结果一接账,发现国库漏了个大洞:2025年预算赤字800亿欧元,公共债务摞到3万亿,快赶上德国一年GDP的七成。钱去哪了?第一大项就是福利,养老金、医保、失业金加起来占财政支出的一半。老爷子老奶奶越来越多,65岁以上占了总人口四分之一,上班的越来越少,交保险的人比领钱的人少了两成,系统绷成一根随时会断的橡皮筋。
政府想砍,可刀还没落下,街头先炸锅。延迟退休到68岁、冻结部分补贴的方案一出,工会马上组织万人游行,标语直接怼:“干到68,棺材边上发工资?”梅尔茨在议会舌战三小时,嗓子沙哑,也只换来妥协:退休年龄分阶段,每年延迟一个月,掐指一算,真要拖到68得等2044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有人问,移民能不能冲养老金?2023年德国净增100万新居民,看着热闹,可配套支出先飙升:语言班、住房补贴、社保兜底,账单多出150亿欧元。政府紧急改积分制,只要工程师、护工、码农,算盘打得精:来就得交税,别让钱包只进不出。可招到人得半年,生效得一年,短期内这100万张嘴先得喂饱,财政压力又肥一圈。
福利这边拆东墙,工业那边也漏雨。德国吃出口饭,机器、汽车、化工一条链养活半壁江山。可中美互殴关税战一升级,中国买家砍单,美国客户转去墨西哥,2024年德国对外出口下滑5%,相当于少卖了1000亿欧元。电网也拖后腿,风电机组哗哗装,北部风电占到三成,可输电线跑不动,工厂一到峰时就跳闸,电价高出中国一半,老板们干脆把新厂房放天津或嘉兴,本土产值占比从25%滑到20%,看着不多,却是百万工作岗位的落差。
梅尔茨想砸钱救场,批了500亿欧元搞基建,高铁、5G、港口一起上,时限拉到12年,就怕短期花太快把债务再捅个窟窿。电动车补贴翻倍到每辆2000欧元,逼迫电池厂在图林根加班扩产,只求别再向东亚买电芯。可补贴刚公布,中国车企又把出口价降一千,反手一个“薄利多销”,德国消费者真香下单,本土厂气得翻白眼:合着补贴全帮对手清库存?
更窝火的是援乌账单。过去两年半,柏林给基辅送去200亿欧元,占国防预算三成,坦克、导弹、防空系统样样有。可前线打成拉锯,乌克兰经济规模只剩战前六成,还钱遥遥无期,德国国内道路坑洼、学校宽带落后,纳税人的火一点就着。梅尔茨被逼设立审计组,专盯海外援助,10%流失的项目立刻砍,剩下的逐笔对账,生怕再当冤大头。
税改也在扯皮。中产公司喊负担重,政府把企业所得税降5个点,结果财政更紧;环保税却从每吨碳50欧升到60欧,工厂又多一笔开销,左右互搏。左派骂政府“给富人发红包”,右派骂“环保拍马”,梅尔茨夹在中间,支持率上任三个月掉了七个百分点。
一圈看下来,德国的问题像家居装修:电线老化、水管生锈、墙皮鼓包,以前手头宽裕,贴纸一糊眼不见为净;现在钱包瘪了,全得砸墙重换,痛得龇牙咧嘴。高福利曾经是国家名片,如今成了甜蜜的枷锁;制造业曾屹立塔尖,却被能源、供应链、市场三头夹击;政治层面想改革,选票、街头、联盟三方互掐,刀口对准谁都流血。
欧洲人此刻齐刷刷盯着柏林,就怕德国这艘大船真趴窝。欧元区统一货币,德国要是财政塌方,谁也买不起单,连锁反应能把邻国拖下水。IMF已经下调欧元区增长预期,全球供应链跟着打颤,波兰、捷克那些给德国供零件的工厂订单骤降,工人被迫无薪休假,社交媒体骂声一片,“波兰欧盟补贴争端”重新摆上桌,火药味十足。
再把视角拉到东方,中国这边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新能源、半导体轮番登台。德国车企在中国利润占其全球四成,真撕破脸,谁疼谁知道。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梅尔茨政府一边嚷嚷“不能过度依赖”,一边给在华新项目开绿灯,毕竟股东要分红,员工要吃饭,嘴上硬气,钱包诚实。
也有人把德国当反面教材,说西式福利走到头。可别忘了,德国底子依旧厚:研发投入占GDP3.2%,技工培训体系让蓝领工资秒杀不少国家白领,隐形冠军企业把机械零件做到头发丝那么细,专利墙高筑。问题不在能不能活,而是怎么活得轻松点。放宽移民、推进数字税、把军工整合进欧洲防务、让风电光电并网提速,每条都得罪人,可每条都绕不开。
普通百姓能感知的是:超市牛奶涨30欧分、火车票又调价、幼儿园名额排队到后年。至于800亿欧元赤字或3万亿债务,数字太大,反而无感。大家只想知道月底工资扣完险,还能不能剩下度假钱。梅尔茨团队现在每晚加班算模型,就怕哪天国债利率飙升,把利息也吃光,那才叫真正的社死现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德国的故事像给所有高收入国家提个醒:全球生意不好做,老龄化浪潮躲不过,想靠借新还旧混日子,市场翻脸比翻书快。谁也逃不掉算账的那天,只不过德国先喊疼,嗓门大,全世界都听见了。
接下来就看默克尔时代留下的“黑零”财政信条会不会彻底作废,还是梅尔茨能找到一条折中路,把福利砍到不流血、工业扶到能喘气。答案没出炉前,欧洲股市每天心惊胆战,中美供应商跟着盯欧元汇率,一条微信群的谣言都能让钢材价格抖三抖。
所以啊,别光吃瓜看德国热闹,自家的钱袋、饭碗、养老金也得过过秤。德国的今天保不齐就是谁的明天,毕竟地球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欧洲引擎都开始冒黑烟,下一个该检修的又会轮到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