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天,广西边境的班讷峡谷枪声大作。
彭云火死死扒在悬崖边上,右手抓住滚烫的机枪脚架,皮肉被烫得滋滋作响。
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几天前还是个普通班长,现在却要徒手解决掉这个压制全连的火力点。
峡谷地形险恶,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越军把机枪藏在半山腰的洞穴里,迫击炮根本打不着。
彭云火带着两个战士硬是爬了上去,手上全是血口子。
爬到洞口附近,他瞅准机枪换弹的间隙,甩进去两颗手榴弹。
爆炸声刚过,洞里居然把手榴弹又扔了出来,差点要了他和战友的命。
"狗日的还挺机灵!"彭云火骂了一句,趁着敌人探头查看的工夫,一枪撂倒了那个倒霉蛋。他扑上去就抓机枪,结果被烫得直咧嘴。第二次他学聪明了,抓住脚架就往外拽。洞里的人也在拼命往回拉,两边较上劲了。彭云火突然松手,洞里顿时传来一阵鬼哭狼嚎。他趁机又扔进去两颗手榴弹,炸完冲进去就是一顿扫射,六个越军全交代了。
384团八连的丁化国那边也不轻松。这个湖北兵入伍还不到一年,平时训练总被班长骂动作慢。现在班长就倒在他旁边,胸口直冒血。地堡里的机枪还在疯狂扫射,丁化国想起离家时老爹说的话:"当兵就别怂,怂就别穿这身皮!"他猫着腰绕到地堡侧面,左手猛地托起枪架,右手把手榴弹精准地扔进了射孔。爆炸过后,地堡总算哑火了,可班长已经救不回来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罗正和。这个云南拉祜族的瘦高个儿,战前是小学老师,说话都轻声细语的。打21号高地时,他第一个冲了上去。敌人的机枪正喷着火舌,罗正和举枪要打,结果发现保险没开。机枪手已经转过头来,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抓住滚烫的枪管往上一抬,抬腿就是一脚,直接把敌人踹出战壕三米远。后来他说那脚真不是故意的,就是腿自己抬起来了。
这三位后来都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彭云火提了排长,退伍后回老家种起了果园。丁化国转业到法院管基建,从来不提当年的事。罗正和留在部队,再没人叫他那个瘦老师了。有人问他们当时怕不怕,彭云火搓着手上的疤说怕啊,怎么不怕,可战场上越怕死得越快。
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会儿,咱们的装备比现在差远了。没有无人机,没有精确制导,很多仗就是靠步兵硬啃下来的。像班讷峡谷这样的地形,炮火支援使不上劲,就得靠人往上冲。越军在那片经营多年,工事修得那叫一个刁钻,不是藏在山洞里,就是修在反斜面,迫击炮都拿它没辙。
彭云火他们连队当时跟着坦克推进,结果在峡谷里被这挺机枪压得抬不起头。坦克炮仰角不够,打不着山腰上的目标。连长急得直跺脚,再这么耗下去,全连都得交代在这儿。彭云火主动请缨,带着两个战士就往上爬。悬崖陡得跟刀削似的,手上腿上全是血口子,可那会儿谁还顾得上这个。
丁化国那边更悬。他们连攻打长条山高地时,越军的地堡修得那叫一个结实,火箭筒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似的。班长带着他们冲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中弹倒下了。丁化国这个新兵蛋子,平时训练成绩也就中等,关键时刻却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他绕到地堡侧面时心跳得跟打鼓似的,可一想到倒下的班长,啥都顾不上了。
罗正和的故事最让人意外。这个文质彬彬的小学老师,在战场上完全变了个人。他们连攻打21号高地时,越军的机枪阵地布置得相当刁钻,正面强攻伤亡很大。罗正和本来在二线待命,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抄起枪就冲了上去。后来战友们都说,没想到这个瘦高个儿老师打起仗来这么生猛。
战后评功的时候,团里对这三个人的事迹都很重视。那时候评战斗英雄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得经过层层审核。特别是徒手夺机枪这种事,必须要有确凿的战场记录和战友证明。好在他们的事迹都有目击者,连队干部也都写了详细报告。最后三个人都被记一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彭云火后来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那挺机枪不打掉,全连兄弟都得完蛋。丁化国转业后很少提战场上的事,有次老战友聚会喝多了才说,当时看到班长倒下,脑子一热冲上去了。罗正和倒是挺实在,说当时就是觉得不能让战友们白白牺牲,至于那一脚,真的是下意识动作。
那个年代的军人就是这样,平时看着普普通通,关键时刻一个比一个硬气。现在想想,当年那些战士真是拿命在拼。没有夜视仪,没有防弹衣,全凭一股子血性。彭云火手上那块疤,丁化国心里那道坎,罗正和腿上那股劲,都是那个特殊年代最真实的印记。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