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唯一航母即将复出甲板上却找不到能飞的战斗机!
这艘6万吨的钢铁巨兽折腾了7年维修2023年刚出船坞就被更残酷的现实打脸原配的苏-33战机老得飞不动米格-29K被印度骂成“飞行棺材”俄海军十年没练舰载起降飞行员全改行了。 全球能选的舰载机只有中国的歼-35向中国买军机? 俄罗斯人心里这道坎比修航母还难跨!
2016年底“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叙利亚海岸的首次实战成了它最后的辉煌时刻。 两架舰载机接连坠海黑烟滚滚的锅炉故障让英国记者嘲笑它是“最耀眼的诱饵靶船”。 之后这艘老舰就瘫在了船厂一修就是七年。
2023年2月俄罗斯造船厂终于宣布航母完成主体改造移出干船坞。 现场照片显示甲板锈迹斑斑俄方信誓旦旦称:“机械和结构升级已完成只要安装新设备就能重新服役。 ”可这个承诺很快被现实打碎船厂工人私下透露2018年浮船坞沉没砸坏的飞行甲板修复后关键的阻拦索和电子系统至今没到位俄乌冲突让精密零件进口彻底断供。
就算2025年能勉强出海甲板上也凑不齐一支战斗机中队。 为“库兹涅佐夫”号量身定制的苏-33重型舰载机服役已超30年。当年生产的24架只剩10架能飞机体金属疲劳到不敢做剧烈机动雷达还是老式的机械扫描型号。 原厂生产线早已关闭连替换零件都靠拆解报废机获取。
2012年作为补充引进的米格-29KR也没能救场。 印度海军26架同款机型用血泪证明:这款飞机平均每飞行100小时就要大修出勤率长期低于40%。 2019至2023年间印度海军摔了4架米格-29K气得国防部直接控告俄罗斯“提供次品”转头花70亿美元订购法国阵风战斗机。 俄罗斯自己的米格-29KR同样故障频发去年北方舰队仅有的4架全部停飞检修。
更大的危机在飞行员队伍里爆发。 “库兹涅佐夫”号从2017年进厂至今没再远航意味着俄海军有整整一代人没碰过舰载起降。 原第279舰载机团指挥官伊戈尔·马钦科透露:“70%的资深飞行员转业去民航新学员只在陆地模拟甲板练过真实着舰死亡率曾高达初学者的3%。 ”俄海军去年计划恢复训练却发现连助降雷达操作员都凑不齐。
当俄媒《消息报》爆料航母可能退役时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在卫星网专栏点破出路:“中国歼-35比国产幻想更现实”。 这句表态震动了军界冷战时期向盟友采购主战装备对俄罗斯来说史无前例。
被当作救命稻草的歼-35技术上确实无缝匹配“库兹涅佐夫”号。它的前起落架强度比陆基版高出30%尾钩位置经过辽宁舰实际起降验证。 双发动机布局让海上飞行安全倍增装备的涡扇-21发动机核心机正是中俄联合研制的RD-93改进型。 产量保障沈阳飞机公司2024年已开通第四条生产线年产能达48架。
而俄罗斯自家的苏-75“将军”战斗机仍停留在全尺寸模型阶段。 原定2024年的首飞计划因西方制裁被迫推迟研发负责人尤里·斯柳萨去年承认:“缺乏高精度数控机床复合材料机翼量产技术尚未突破”。 单发设计更被俄海军高层强烈反对军舰维修记录显示俄制AL-41发动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欧美的三分之一。
美国海军分析师安德鲁·梅塔在《防务新闻》指出:俄罗斯根本没钱同时养两型五代机。 苏-57项目十年耗资5000亿卢布年产量却只有6架。 航母舰载机部队重建需要至少24架新机采购歼-35单架成本约8000万美元自研苏-75单价可能突破1.2亿还要再等8年。
莫斯科的纠结肉眼可见。 今年4月红场阅兵彩排中“库兹涅佐夫”号模型仍被摆上展台甲板却清空所有飞机模型上一次它带着米格-29K模型亮相还是2019年。 俄国防部内部报告显示部分将领坚持采购歼-35:“中国出口版FC-31已在埃及测试技术转让条款可以谈判”强硬派则提出更激进的方案:拆掉舰载设备改为武库舰。
圣彼得堡的海军博物馆里停着苏联第一代舰载机雅克-38的残骸。 这种垂直起降战机因技术缺陷被戏称为“桅杆保卫者”服役十年就集体退役。 如今“库兹涅佐夫”号如果放弃舰载机6万吨的钢铁身躯将彻底沦为黑海最昂贵的靶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