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开国将军中,尤其以善于打“恶仗”“硬仗”而闻名于世,不过,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许世友作为军事主官,他做不好的一件事,便是部队的政治工作。
1933年,由于师政委被调到别处工作,时任师长的许世友不得不担负起政委的责任,可是没干多久,他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干不了这活,随即向上级打报告,希望另派政委前来。
许世友所在的部队,是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上级非常重视许世友的报告,随后,在徐向前的建议下,一位19岁的年轻人被安排前往许世友所在的师当政委。
几天后,许世友得知上级给自己派来了新政委非常高兴,这一天,他专门派人到20里外去迎接新政委,而他自己,则是和师部的几位领导在师部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一阵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许世友站在众人面前,瞪大了眼睛看上级给自己派来的这名“搭档”
新来的政委很快骑马来到了许世友的面前。
许世友仔细端详着新政委的面孔,忽然惊叹道:“4年前,你是不是我的勤务兵?”
新来的政委叫陈海松,他笑着说:“老领导,您没记错,我4年前就是您的勤务兵。”
听到对方肯定的话语,许世友在感慨的同时,又觉得很是欣慰,当初他对这位年轻人充满好感和期望,没想到这才短短四年,他就和自己平级了,当真是不错。
那么,陈海松与许世友之间,有着怎样的一段奇妙缘分呢?
1927年4月,蒋介石一意孤行,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此同时,他派人在上海首先掀起了“四一二反革命”,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屠杀。
本来大好的革命形势,就这样被蒋介石破坏,为了不成为任人肆意宰杀的“羔羊”,我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最终确定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方针。
同年8月,在周恩来,贺龙等人的领导下,我党打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即“南昌起义”
此后,又有毛主席,叶挺等人分别领导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这三次起义,也被称为我军历史上的“三大起义”,
1927年11月发生在鄂豫地区的“黄麻起义”,虽然并没有这三次起义的名头大,但是对我军的影响可不小。
因为从这里,走出了我军红军时期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
“黄麻起义”是发生在黄安,麻城的一次由我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也是我党在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后来由于敌人的镇压,起义失败。
部队失利后,并未被敌人打散, 而在郑位三等人的领导下,于大别山的柴山保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一年后,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基本建成。
鄂豫皖苏区是全国范围内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苏区能够建设如此之快,自然也是因为这里聚集了许多人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能打仗,能打胜仗的红军将领。
这些人最著名的一位,是徐向前,除此之外还有许世友,陈锡联等人。
实际上,陈海松也是其中的一位,而之所以现在很多人没有听过陈海松的名字,原因是他牺牲的太早了。
不过,对于老一辈的从四方面军走出的革命家而言,一提到陈海松的名字,他们还是情不自禁的很是激动,因为陈海松给他们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陈海松是湖北大悟县李陈洼村人,1914年,他出生在一个较为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为生,别无其他生活来源。
在正常的劳作情况下,一家三口每天还不至于饿肚子,可是当陈海松的母亲去世后,家里的日子一下子难过了起来。
这一年陈海松2岁,还是嗷嗷待哺的年龄,而父亲每日为了谋生,只能不停息的干活,思来想去,父亲将陈海松带到了他的婶母面前,希望能够收养他。
膝下无儿无女的婶母对陈海松的到来,很是高兴,之后,她将陈海松视为己出,对他很好,
就这样,陈海松成为了穷苦家里的唯一“宝贝”
童年时期,由于家贫,陈海松没有机会读书,但是这并没有压抑住陈海松天生的聪慧。
在村里,陈海松毫无疑问,成为了孩子王。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1927年的一声枪响,改变了陈海松的命运。
这一枪,就是“黄麻起义”,
起义后,在大别山一带,许多村子开始了革命运动,陈海松此时早就对村里的地主豪绅充满了气愤,他当即组织自己的小伙伴组成了儿童团,由于他说话管用,他被推举为了儿童团的团长。
陈海松参加革命,有人欢喜,也是有人忧愁。
陈海松的父亲和婶母都知道参加革命,是有可能要掉脑袋的,而陈海松作为陈家唯一的子嗣,自然是不能再出事。
思来想去,两人商议后决定给陈海松娶个媳妇,“拴”住他。
陈海松此时心思缜密,他知道父亲和婶母对自己的担心,但是参加革命,是他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不想放过。
最终,陈海松决定给父亲和婶母“耍”一个心眼。
接下来的几天,陈海松都没有再参加儿童团的活动,而是天天的到田间去劳作,父亲和婶母看在眼里,觉得陈海松确实改变了,很是高兴。
其实,父亲和婶母不知道的是,陈海松之所以要来田间劳作,是因为他听人说,会有红军队伍行军时经过这里。
陈海松的心思便是等红军队伍来了后,他就跟随部队走。
可怜的父亲和婶母并不知道此事,他们此时还陶醉在儿子的“懂事”中。
很快,他们就醒悟了。
一天,婶母眼看到了中午头,陈海松还没从地里回来就去找找看。
可是等她来到地里,陈海松人已经不见了,只有一把锄头放在地上。
婶母一想,就知道陈海松干嘛去了,她顿时眼泪直流:“儿呀,你也不和婶娘说一声.......你啥时候能回来啊?”
婶母还真没猜错,陈海松确实是跟着红军走了。
那个时候,婶母还有陈海松自己也没想到,他这一去,居然成为了永别。
陈海松参加红军后,为人聪明,他受到了上级的器重。
1929年,担任团长的许世友在指挥一次战斗时,身边的勤务兵不幸牺牲,之后,他决定重新调一位勤务兵。
要当勤务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眼要快,手要勤,而且为人还要机智,
在当时,陈海松十分符合这个条件,就这样,他来了许世友的身边。
这一年,15岁的陈海松虽然年龄小,但是很快表现出了不同于年龄的聪慧,许世友虽然为人粗犷,但是他能明显的感觉到眼前的陈海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因而决定对他好好培养。
可是遗憾的是,由于没多久之后,许世友被调任为了师长,两人的之间的缘分,因而就由此而中断。
当两人再次见面时,已经是1933年,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陈海松就从一位普通小兵,成长为了主力红军的师干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陈海松参军后,虽然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是很勇猛。
有一次战斗,陈海松被临时任命为了副营长,此次激战,他率领自己的一个营部队,与敌人的5个团激斗了三天三夜,并且守住了阵地。
经此一战,徐向前记住了陈海松的名字。
也可以这样说,陈海松之所以之后能够升职很快,第一个原因是他本身能力优秀,比较突出,第二个原因,便是徐向前的赏识。
徐向前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很高,而且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很强,在陈海松的革命生涯中,他也或多或少的受到过徐向前的影响和教导。
1933年,当陈海松与许世友搭档后,他的军事指挥才华,也很快的显露出来。
很快,敌人发动了对我军的“六路围攻”
这次敌人的围攻,也成为了陈海松继续高升的“垫脚石”
在多次的反围攻战斗中,陈海松虽然不是军事主官,但是他经常在第一线活动,甚至还亲自拿起机枪向敌人扫射。
陈海松的“身先士卒”让麾下的战士们十分感慨,大家士气更足,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1934年,由于陈海松屡立战功,他升任为了红九军的政委,这一年,陈海松不过20岁。
20岁就担任了红军军级干部的人,红一方面军也有,其中最为有名的林彪当军长时已经23岁,而陈海松不过20岁,他比林彪还要年轻。
这就是陈海松在自己革命生涯中创造的一个奇迹,即以20岁的年龄担任红军主力军政委。
在我军的历史上,陈海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陈海松见到了许多久仰大名的中央领导人。
在与毛主席握手时,当毛主席得知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才21岁时也很惊讶,他说:“红一方面军的干部也年轻,但没有年轻到这种地步的。”
由于陈海松太过于年轻,他在中央领导人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的是,陈海松的精彩人生才刚开始,就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同年,为了打通与苏联的通道,党中央决定执行“宁夏计划”,西渡黄河征战河西走廊。
这一重任,交给了由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
与许多人一样,陈海松作为红九军的政委,就这样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西路军西征,部队的每一位战士都很勇敢的与敌人战斗,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消灭了数以万计的敌人,可是由于我军没有建立根据地,补给跟不上,部队最终接连战败。
1937年3月,在经过数月的激战后,西路军只剩下3000多人,在红九军的掩护下,他们来到了梨园堡一带。
可是当担任后卫的红九军来到梨园堡时,后方的同志便报告敌人已经追了上来。
经过简单的布置,红军战士们很快占据了险要位置。
敌人顺势攻了上来。
在陈海松的指挥下,红九军的战士们英勇对敌,激战一些时间后,为了多保存一些革命力量,陈海松决定命令一些人先行撤退。
作为红九军的核心人物,战士们都希望陈海松先离开,但是陈海松执意不肯,
陈海松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同志们。
最终,陈海松只带了几十人在阻击敌人,在与敌人继续对峙一段时间后,战士们的子弹也已经所剩不多。
尽管如此,大家也拒不投降,纷纷举起刺刀与敌人搏击。
陈海松眼看情况不妙,准备观察战场情况再做布置,可就在此时,敌人罪恶的子弹打在了他的身上。
陈海松连中八弹,当场倒下牺牲。
这一年,陈海松23岁。
陈海松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悲痛大哭,特别是红九军突围成功的战士,他们尤其伤心。
徐向前得知此事后,也不免抹了眼泪,为我党我军失去这位优秀的人才而遗憾。
声明:本文观点基于历史素材启发,并结合公开史料进行故事化。在尊重核心史实的前提下,为增强可读性,对部分细节与场景进行了艺术加工,并融入个人叙事风格的诠释。
文中观点为笔者结合史料所作的推演与解读,旨在提供一种历史视角,不代表唯一结论。欢迎读者多元思考,并建议参考更多权威文献以形成独立判断。
配图来源于网络,旨在辅助表达,图片版权归属暂不明确,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您的阅读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