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德国民调出意外:25%民众盼默克尔回归,年轻选民与左翼在混乱中寻主心骨

发布日期:2025-11-24 22:53 点击次数:171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一个已经离任近四年、年过七旬且多次明确拒绝复出的前总理,在最近的民调中获得了四分之一德国人的支持。这个数字本身就够让人意外了,但更反常的是,最想她回来的不是那些经历过她执政黄金期的老年人,而是那些刚成年、在她任内几乎没有投票权的年轻人。

11月初发布的这份民调显示,25%的德国人希望默克尔重新担任总理,而68%的人明确反对。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对比背后,藏着德国政治生态崩塌的全部密码。

冯克传媒集团委托Civey机构在11月4日至6日对约5000名成年德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一出来,整个德国舆论都炸了锅。不是因为支持率有多高,而是因为支持她的人群构成实在太诡异。18至29岁的年轻群体中,支持率高达33%,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19%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按理说,老年人应该更怀念曾经的执政者,可现实却来了个大反转。

最不该支持她的人都想她回来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政党支持者的分布。左翼党的选民中,有62%希望默克尔回归。要知道,左翼党和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在政治光谱上几乎是对立的两端。绿党支持者中也有53%表达了同样的态度,这些强调环保激进主张的选民,竟然开始怀念一个中右翼总理。

反倒是默克尔的老东家基民盟,党内支持者只有22%希望她回来。基民盟青年联盟主席甚至公开批评默克尔"频繁干预日常政治",显示出党内对她的历史评价根本没有统一。社民党支持者中也只有34%支持她回归。这种政治立场的集体错乱,乍一看像是选民们疯了,仔细琢磨却能看出门道。

选择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煽动性视频,单条播放量能超过3000万次,而联盟党领导人默茨的账号互动量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图林根州的基民盟党团主席甚至公开呼吁"不应该因为选择党支持某项政策就否定这项政策",这种暧昧态度让很多选民心里发毛。绿党支持者安娜说得很直白,默克尔或许不是理想人选,但至少她不会打开潘多拉魔盒。

这不是立场混乱,而是选民的评判标准变了。当政治变成党派内斗的游戏,大家开始用"谁能守住底线"替代"谁代表我的主张"来做选择。能办事这三个字,现在比讲理念重要得多。左翼党和绿党的选民不是突然变成了保守派,他们只是在混乱中寻找一个能让人安心的主心骨。

年轻人怀念的是什么

现在的德国年轻人过得不太好。青年失业率从默克尔任内的6.4%升到了9.8%,食品价格比四年前上涨了23%,大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30%。针对移民的暴力事件同比增加了17%,年轻人对犯罪的恐惧程度比几年前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困境。

22岁的柏林大学生索菲说,她小时候总在电视上看到默克尔,觉得天塌不下来。可现在政策朝令夕改,她连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没底。这种"稳定记忆"和当下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默克尔执政的16年,恰好覆盖了这些年轻人的整个成长周期。他们对政治的最初印象,就是默克尔面对危机时的沉稳姿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稳健的财政调控,欧债危机中对欧元区的坚守,甚至2015年难民潮中那句引发争议却坚定的"我们能做到",这些都成了年轻人记忆里的政治画面。他们不知道默克尔任内也有很多问题,难民融入不足、数字化进程缓慢、东部发展滞后,这些遗留问题现在还在发酵。但他们只记得那时候生活有方向,政策可预测。

法兰克福一名银行职员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默克尔时期的难民政策虽然引发矛盾,但难民的劳动力填补了服务业缺口。现在政府一边驱逐移民,一边抱怨劳动力短缺,这简直是自我矛盾。这种实用主义的评价,在城市年轻人中很普遍。

年轻人支持率33%,老年人只有19%,这个数据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不是老人忘记了默克尔的好,而是年轻人从未经历过她的坏。他们怀念的不是真实的默克尔,而是一个"政策可预测、生活有方向"的幻影时代。当"无聊"成为奢侈品,混乱已经是常态了。

城市和农村活在两个世界

汉堡、慕尼黑、柏林这些大城市,对默克尔的支持率超过35%。而东部农村地区只有18%。这种地理上的撕裂,比年龄差异更能说明问题。城市居民直接面对难民安置、房价暴涨、能源危机,他们对治理能力的感受最直观。农村地区则更倾向选择党的保守主张,在东部一些州,选择党的支持率突破了30%,18至24岁选民中男性占比高达70%。

巴斯夫关闭了路德维希港的部分工厂,大众汽车把产能转移到墨西哥,工业用电成本比几年前上涨了120%。这些变化对制造业重镇的冲击是毁灭性的。萨克森州的农民汉斯说得很直白,默克尔的政策让柏林、汉堡受益,但东部乡村被遗忘了。

城市居民怀念默克尔的危机管控能力,农村居民则把她视为遗忘东部的罪人。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理坐标系中被赋予了完全相反的政治符号。这不是默克尔的分裂,而是德国的分裂。政治学者吕迪格·马斯指出,德国已经形成了"都市多元主义"与"乡土保护主义"的对抗格局,默克尔被前者视为抵御极端化的盾牌。

现任政府到底怎么了

去年底,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红绿灯联盟"因为内部分裂直接解体了。德国被迫提前大选,政局陷入混乱。极右翼选择党的支持率飙升至27%,已经和联盟党持平。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提出的"再移民"主张,被广泛解读为大规模驱逐计划,这让很多人感到恐慌。

绿党主张激进的能源转型,结果导致工业电价飙升。自民党坚持的"债务刹车"又限制了社会福利支出,左翼党的公平承诺根本落不了地。2022年全面切断俄气供应后,德国被迫高价进口LNG,企业成本暴增。这种政策摇摆让民众完全摸不着头脑。

默克尔在福岛核事故后迅速推动弃核政策,赢得了绿党选民的好感。在难民危机中展现的人道主义立场,让左翼党支持者刮目相看。她从不与极端势力妥协,这条政治红线守得很牢。现任总理默茨把军费提高到GDP的3.5%,还在立陶宛部署装甲旅,这是对默克尔审慎路线的全面颠覆。

社民党领袖警告说,与极右翼划清界限是纳粹教训的底线。但基民盟内部就是否与选择党合作爆发了激烈争论。这种模糊性让选民非常不安。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通胀虽然从2022年10%的高点回落,但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还是急剧上升,有些人甚至支付不起电费和房租。

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失业率从11.2%降到了5%以下。她带领德国成功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重大难题。尽管争议不断,但整体保持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现在回头看,那种"无趣"反而成了她最大的魅力。她不搞大动作、不爱作秀,却能在一次次欧洲危机中稳住阵脚。

结语

这场民调不是默克尔的胜利,而是德国政治的失败证明。当四分之一民众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可能回归的人身上,说明现实已经没有可信赖的选项了。年轻人、左翼选民、城市居民的集体怀旧,本质上是对"越混乱越怀旧"这个循环的无力反抗。

68%的受访者明确反对默克尔回归,这个数字同样重要。《南德意志报》的评价很到位,她擅长让系统不崩溃,却不擅长重塑系统。难民融入不足、数字化进程缓慢这些遗留问题,现在还在困扰德国。默克尔本人也多次明确表示无意复出,她年过七旬,身体健康也曾多次引发关注。

有意思的是,这次支持她回归的民意几乎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她没有任何政党提名,也没有亲自表态,却依然成为德国政治的隐形坐标。这在欧洲并不常见。法国民众虽然对马克龙不满,但没人呼吁希拉克复出。意大利政局动荡多年,也不见昔日领导人被怀念。

德国的特殊性在于,默克尔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更被看作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她代表的是一个稳定、务实、讲规则的德国。默克尔代表的稳定源于她跨越党派的协商能力,但当前政治生态已经极化为"非友即敌"的战场。共识政治本身成了被怀念的化石。

若共识政治已成化石,德国要靠什么打破这个循环?默克尔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政策,而是一个残酷的提醒。稳定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失去后可能再也找不回来。这25%的支持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德国人对"可靠"与"混乱"的直观比较。当一位离场四年的政治家仍能成为最大公约数,民众对当下政治游戏的厌倦,已经超过了对过往政策瑕疵的计较。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