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邻国哈萨克斯坦为何将八成石油出口欧洲不向中国销售

发布日期:2025-08-24 04:24 点击次数:135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在咱中国的西边有个邻居,这两个国家的边界长达1700多公里,平时的经贸交流非常频繁,是我们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伙伴。虽说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就偏偏舍近求远,把大概八成的石油都卖到遥远的欧洲,只剩下点点石油卖给咱们亚洲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也都在买。

你说这是不是挺怪的?明明咱家门口就有个“用油大户”,咋还非得舍远求近呢?难不成是中间的油价不够香,还是背后还有啥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

不少人一提起哈萨克斯坦,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大草原、成群的骏马,还有暖乎乎的羊毛毯,觉得它就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可事实呢?人家早就跻身全球能源大户行列,石油探明储量足足有50亿吨,天然气储量更是达到2万亿立方米,在中亚那可是响当当的资源大咖。

其实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开采可不是偶然开始的,早在沙俄时代的1717年,就有地质勘察队在它的西部地区找到了一些石油的痕迹,可那时候石油的价值还没被啥重视,也没引起多少注意。直到19世纪末,这块土地上的石油资源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开始进入规模化开采的阶段。

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作为加盟共和国之一,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那会儿,基础建设、炼油厂、输油管线都一块一块地搞起来,硬生生把一个以草原闻名的国家推向了工业时代。特别是在二战期间,石油的产量几乎达到了百万吨,真是成了国家的得力帮手。

1991年一摆脱苏联的束缚,哈萨克斯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低谷。可随着纳扎尔巴耶夫接棒掌权快三十年,他靠着引进外资开发油田、赚外汇,渐渐地把资源掌控权给收回来了。眼瞅着这国家没海港,却硬是变成了现如今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大国。

据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显示,仅在2024年这一年,该国的石油出口总量就达到了7100万吨,带来了大概430亿美元的收入,这几乎占了国家财政的半壁江山。

说到出口的对象,哈萨克斯坦的客户其实横跨了35个国家,不过主要的买家都集中在欧洲,几乎都在第一阵营,比如意大利、荷兰、法国、希腊啥的,欧洲买家占了绝大部分。至于中国,虽然也是一员,但拿货的量相比欧洲还是差了挺远的。

这个嘛,既然家里矿资源丰富,邻居也想要点货,可偏偏不直接卖给邻居,反倒跑去欧洲那些远远的地方销售,原因其实也挺简单的。欧洲市场对品质和标准的要求高,价格也更能接受,利润空间大。再说了,欧洲客户信誉度高,合作更稳定,收款也相对靠谱。而且,直销到欧洲,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你要知道,走远一点,赚得也多,毕竟品质好,市场再远点也值。

为啥选择欧洲?

物流运费可得算在交易的关键成本里头呗,这点在哈萨克斯坦对外石油买卖中体现得特别明显,要不然也不会那么被重视。

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油田,得说是超过八成都集中在西部的里海沿岸,比如那赫赫有名的田吉兹和卡沙甘油田。而中国呢,正好在它的东边,从西到东直线距离得超出三千公里,差远了。

两边接壤的地方,主要是天山山脉以及它延伸出的高原和沙漠区域,海拔都不低,平均都得两三千米,有的关口甚至还超过四千米,真是不折不扣的高原地带。

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原油,得仰仗那条2006年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全长大约2800公里,沿途横跨了46条河流,翻越了11座山岗,最后抵达中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光是前期的勘探工作就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在真正开始施工的过程中,困难可不少。有些山区常年冻土,搞得施工难度特别大;而有些河流在汛期时水势凶猛,把工程难住了。直到2006年,这条管道才算正式竣工,第一批原油顺利输送到了阿拉山口。不过啊,就算管道架起来了,日常的维护和运营开销也是不少的。高海拔地区,泵站得耗掉更多电,还不说低温会让原油变得更黏稠、流动性差,也给运输带来了不少麻烦。

结果一来,向中国输送石油的花费大幅度增加,每桶油的陆路运费差不多快要30美元了。

要是把油往西边输,那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哈萨克斯坦经过友谊管道啥的,把油先输到俄罗斯的黑海港口,然后再用油轮拉到欧洲,这条路虽然也不算短,但关键是已经非常成熟顺畅,算下来每桶成本大概在15到18美元左右。

要是要在这两种方式中挑,差距接近一倍的运输费,哎,你说你会偏向哪一家做生意呢?毕竟成本差那么多,哪个更划算点,心里肯定得掂量掂量。

除了运输这块,市场的行情也是挺重要的。你看,欧洲那边工业发达得很,炼油厂尤其喜欢哈萨克斯坦的中质原油,因为它的出油率高,工艺也匹配得不错,所以他们都愿意出高价买,挺讲究的。

亚洲市场的竞争真是激烈得很,沙特、俄罗斯、安哥拉、阿曼这些供应商不时就拼个你死我活的价格大战,哈萨克斯坦油想在这块站稳脚跟,要么就降价,要么就少赚点,明显比在欧洲那边要难得多。

哈萨克斯坦其实不是不愿意卖,而是在往东出口亏得多,算了算成本不太划算。不过,除了这些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外,哈国大部分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欧洲市场,还有一些不能明说的担忧,挺让人琢磨不透的。

看不见的成本

要是觉得哈萨克斯坦的决定只是靠经济考虑,真是太低估这国家了。它位于中俄交界处,又得欧洲、美洲的关注,每一招每一式,实际上都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讲究着平衡。

哈萨克斯坦自从摆脱束缚而独立之后,一直在搞所谓的多向外交,也就是说,谁都不敢得罪,谁都愿意合作。你得知道,邻居里有俄罗斯这个能源大佬、老大哥级别的人物,另一边又是发展势头猛的中国,再往远点还有欧美不时伸出的合作橄榄枝……要是不留神,自己就可能变成夹心饼干,挺难的一回事。

实际上,俄罗斯一直是在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如今,大部分原油还得经过俄罗斯的关卡才能出口出去,以为这事儿,得多留点心呀。

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里海管道联盟的管线就连续两次中断,哈国的石油出口顿时变得困难起来。为此,哈国马上想着别的办法,比如用油轮把石油先运到里海的阿塞拜疆,然后再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直达地中海,显然,他们都明白,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虽说中国是咱们的好邻居、好伙伴,但要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全都押到中国市场上呢,哈国自己也担心会丧失外交上的弹性和自主空间,怕变得太依赖某一方,失去了灵活应对国际局势的能力哦。

说到底,他们真正追的不是一时的暴利,而是长久的稳定发展。欧洲市场国家多需求也稳,能帮忙分散掉一些风险。中国市场虽然人多、增长快,但毕竟只是一个国家。把太多资源都放在那儿,就像把所有鸡蛋都摆在一个篮子里,这可不符合一个国家的外交安全思路呀。

再加上美国啥的西方国家,有一阵子对中哈能源合作挺关注的,甚至暗里下了点压力……这些因素也让哈萨克斯坦在制定出口策略的时候格外小心翼翼。

这就能明白,虽然中哈之间早就修好了原油管道,还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下牵了不少线,但哈萨克斯坦依然坚决把石油出口的方向朝向西面,看得很清楚。

其实,这可是不能说明中哈能源合作就不紧密啊,实际上,两国在天然气、铀矿、新能源啥的领域合作得比比皆是,而且,非能源的贸易额早就突破了400亿美元。虽说中哈原油管道的输送量不算特别多,但至今依旧在平稳运行着。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得越来越深入,中哈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运输优化这块,潜力还是挺大的。或许有一天,东西方向的成本差距慢慢缩小,区域能源市场变得更加一体化,也就能看见更多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朝东边流了,扎扎实实的。

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不是单一的一条路,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在保持平衡中推动发展,在敞开的环境中维护安全。

主要信源

哈萨克斯坦在2023年向德国运送了99.3万吨石油,而提前申请通过俄罗斯过境向德国供油的量是2万吨,都是通过不同渠道实现的。关于中欧路线,哈萨克斯坦倾向优先打造跨里海的运输走廊,以增强区域物流联系。而根据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的报道,2024年,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收入达到了430亿美元,显示出能源出口对国家经济的重要贡献。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