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判断一道菜是不是预制菜,其实特别简单:
我去点一盘炒牛肉,告诉厨师“不放青椒、不放盐”,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预制菜!
你看,我家门口的5块钱肉夹馍,饼子是现场擀、现场烤的,肉也是炉子里炖的,香味扑鼻。可有的餐馆,肉夹馍是冰箱里掏出来的半成品,那要不是预制菜,啥才算预制菜?
再看看这些“奇葩数据”:
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买回家冷藏几天就烂掉了;
保质期18个月的烤鱼,到底靠啥科技才能保存这么久?
消费者要的是新鲜蔬菜、现杀的鱼肉,可给到手的,却是冷冻许久、加了调味包加热出来的“成品菜”。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西贝老板斩钉截铁地说“百分百不是预制菜”。可记者探访后厨时,却发现一个标着2024年9月19日的羊腿,眼瞅着快到“周年祭日”了……
你说,家里冰箱里的肉放8个月,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吃,餐馆里的羊腿能放快一年,顾客要是提前知道,还会心安理得买单吗?
一位妈妈的话更让人心酸:“西贝的价格不低,我一直觉得品质应该更好。平时带孩子去吃,还劝娃多吃西兰花和胡萝卜,说有营养。结果呢?菜的‘年纪’可能比娃还大!老百姓想吃口健康的饭,就这么难吗?”
其实,老百姓排斥的不是“预制”二字,而是满盘子的防腐剂、增香剂、色素。谁愿意花钱去餐馆吃冷冻十八个月的“现炒菜”?
如果真是预制,就请把实情告诉消费者。办宴席,提前准备食材,大家都能理解,但你不能提前一年把鱼鸭牛肉全冻进库里,然后转头告诉顾客“这是现杀的”。
怎么辨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看后厨有没有明火,
看厨师案板上有没有切菜的痕迹,
看垃圾桶里有没有预制包装袋。
真金不怕火炼,一家餐馆是否在糊弄,消费者心理有杆秤!
所以啊,这一波,我站消费者。西贝也好,罗永浩也好,不管谁来解释,最起码要让大家吃得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