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4日深夜,山西灵丘乔沟上方。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站在临时指挥所前,望着远山中若隐若现的关口轮廓,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延安的电报。电文简短:「可以一个旅的兵力进行集中作战,但要适时分散。——毛泽东」这是三天来毛泽东与他关于作战方针争论的最后回复。从最初的"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到现在的"可以集中作战",林彪总算争取到了机会。但现在摆在面前的选择,比电报上的文字复杂得多:是严格按照"一个旅"的兵力投入,还是集中整个115师主力决战?一个抉择,将决定八路军首战的成败。
01
延安清凉山,毛泽东的土窑洞里煤油灯彻夜未熄。
桌案上摊开的华北地图密密麻麻全是圈点,红蓝铅笔画出的态势图显示:日军第5师团已占领大同,正沿同蒲路南下,企图直取太原。
八路军三个师刚改编完毕,总兵力四万余人,装备简陋,弹药不足。
毛泽东放下茶缸,对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说:「恩来,林彪又来电报了。」
周恩来接过电报,眉头紧锁:「林彪要集中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与日军正面决战。他说国民党军一触即溃,八路军必须打出威风。」
「林彪这个想法我理解。」
毛泽东起身在窑洞里缓缓踱步:「刚改编的八路军,确实需要一场胜仗振奋士气。但是......」他停下脚步,盯着地图上的态势:「日军第5师团可是板垣征四郎的精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咱们用血肉之躯去硬碰,代价不小。」
窗外响起脚步声,通信员小李匆忙走进来:「报告主席,115师又来急电。」
毛泽东接过一看,林彪的语气更加坚决:
「敌板垣师团21旅已抵平型关,骄纵轻敌,正是歼敌良机。乔沟地形极利我军伏击,请中央批准115师主力出击。此战关乎八路军声威,务请速复。------林彪」
毛泽东沉思良久,对通信员说:「回电林彪:可以一个旅的兵力进行集中作战,但要适时分散发动群众。」
同一时刻,山西灵丘上寨村的土庙里。
八路军115师指挥部内,师长林彪正与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研究作战方案。
「林师长,延安来电了。」聂荣臻将电报递过去。
林彪迅速看完,将电报放在桌上,继续盯着地图:「主席同意集中作战,这就够了。」
周昆提醒:「师长,电报上说的是一个旅的兵力,不是整个师。」
「一个旅哪够?」林彪用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你们看这地形,从平型关到东河南镇,这条公路穿过乔沟,两侧都是高地。天然的口袋阵,但要全歼进入的鬼子,必须有足够兵力封住口子。」
聂荣臻走到地图前仔细察看:「一个旅确实兵力不够。但师长,这样做...」
「违背中央指示?」林彪抬头看着聂荣臻:「老聂,咱们在前线,最了解实际情况。这一仗不仅要打,还必须打赢!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老百姓都在看咱们八路军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他走到沙盘前:「首战失利,不仅太原保不住,八路军的名声也完了。要是能全歼这股鬼子,整个华北的抗战形势都会改观。」
刘亚楼犹豫:「师长,那咱们投入多少兵力?」
林彪对通信员说:「给343旅、344旅发电:全师明晨出击,343旅主攻,344旅预备。独立团赴腰站阻援。」
02
9月24日午夜,山西灵丘境内山路上。
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115师近万名官兵在漆黑夜色中向平型关进发,目标是乔沟伏击阵地。
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走在队伍最前面,不时回头察看部队情况。
战士们浑身湿透,队伍整齐,没一个人掉队。
「团长,前面白河涨水了!」
侦察兵小王跑回来报告,声音快被风雨淹没。
杨得志赶到河边一看,心头一紧。
平时半人深的白河现在水流湍急,河水齐胸。
「团长,绕道要多走二十里山路,天亮前到不了阵地。」副团长担心地说。
杨得志没犹豫:「涉水过河!枪和弹药举过头顶,互相拉着手!」
一千多名战士手拉手,在齐胸的洪水中艰难前行。
好几次有人被急流冲倒,都被战友死死拉住。
凌晨3点,685团到达乔沟南侧高地。
战士们来不及休息,立刻构筑伪装阵地。
山上全是岩石,挖不了工事,只能就着石缝隐蔽,用树枝杂草遮掩。
686团占领乔沟中段制高点,687团控制东段出口,形成完整包围圈。
凌晨5点,天色微明。
林彪和聂荣臻冒着小雨来到乔沟南侧指挥所,一个隐蔽在巨石后的小平台。
林彪举起望远镜观察地形:乔沟长约4公里,宽只有几米,刚好容一辆汽车通过。
头车被打坏,后面车队就跑不了。
「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林彪放下望远镜,对参谋长周昆说:「各团都到位了?」
「都到位了。685团西段负责拦头,686团中段主攻,687团东段断后路,688团做预备。」周昆指着地图汇报。
6点半,侦察兵传来消息:日军车队已从灵丘出发,正向平型关开来。
林彪看表:「按鬼子行进速度,7点左右会进入伏击区。传令各团: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火!」
03
7点05分,乔沟公路上传来汽车引擎声。
林彪趴在观察所里,透过望远镜仔细观察:一辆辆军用卡车沿着狭窄山路缓缓驶来,车上坐满日本兵。
「鬼子倒挺悠闲。」周昆在旁边低声道。
确实,日军完全没戒备。
车队既无前导侦察,也无两翼警戒,士兵们甚至有说有笑,一副胜利者的傲慢样子。
「鬼子约4000人,汽车100多辆,后面还跟着辎重车。」参谋报告。
林彪点头:「这回要打个大的。」
7点15分,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区。
林彪屏住呼吸,看着一辆辆卡车鱼贯而入。
必须等鬼子主力全部进入包围圈才能开火,这样才能全歼。
7点18分,日军大部队已在乔沟中段。
正在这时,685团前沿突然传来几声零星枪响!
原来是鬼子的一个小分队脱离车队,向南侧高地搜索,与685团前哨遭遇。
虽然几个鬼子很快被击毙,但枪声已经暴露了八路军的伏击阵地。
乔沟里的日军车队立即停下,士兵跳车寻找掩护,有的已开始向高地射击。
「既然暴露了,那就打!」林彪果断下令。
他抓起信号枪,向天空发射红色信号弹。
随着信号弹升空,乔沟两侧顿时枪声大作。
三千多名八路军战士同时开火,子弹如雨点向公路上的鬼子倾泻。
第一轮射击就打死打伤数百鬼子,几辆汽车被击中起火,堵住了道路。
日军毕竟是精锐,短暂混乱后迅速组织反击。
他们以汽车、辎重车为掩体,向两侧高地猛烈射击。
一部分鬼子企图抢占西侧的"老爷庙"制高点,想从那里突围。
就在战斗最激烈时,686团3营营长邓克明发现了这个危险。
要是让鬼子占领老爷庙,整个包围圈就被突破了。
「三营跟我上!不能让一个鬼子跑了!」
邓克明带着一百多人冲向老爷庙,与鬼子展开白刃战。
这场拼杀极其惨烈,邓克明身负重伤,仍然指挥部队死守高地。
与此同时,在685团二营五连阵地上,连长曾贤生正率领全连与鬼子进行着更加残酷的战斗。
人称"猛子"的曾贤生冲在最前面,手持大刀一马当先。
战斗开始后,他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毁了鬼子行进在最前面的十多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曾贤生先后砍倒十几个鬼子,自己也身中数刀。
最后,他用最后的力气拉响手榴弹,与几个鬼子同归于尽。
曾贤生的牺牲鼓舞了全连战士。五连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
打到最后,全连只剩三十多人,却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
687团成功占领东段高地,彻底切断鬼子退路。
日军被完全围困在乔沟中,成了瓮中之鳖。
林彪抓住战机:「全线冲锋!」
三千多八路军战士从三个方向同时冲向被围的鬼子。
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
下午1点,乔沟内枪声渐息。
林彪来到战场清点战果:公路上横七竖八躺满鬼子尸体,一百多辆汽车被击毁或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散落一地。
「师长,战果统计出来了。」杨得志跑过来报告:「歼灭鬼子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机枪20多挺,还有大批弹药。」
林彪点头,但脸色凝重:「咱们的伤亡呢?」
「全师伤亡600多人,牺牲200多人。其中曾贤生连几乎全连牺牲。」
林彪默默看着满地的烈士遗体。这一仗虽然胜了,代价确实不小。
04
9月25日傍晚,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遍华北。
延安的毛泽东收到战报,在窑洞里来回踱步了好一会儿,然后对周恩来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错,虽然用兵超出了咱们原来的设想,但效果很好。」
他立即起草电报:「祝贺115师首战告捷!这一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全国抗战意义重大。」
重庆的蒋介石看到战报后连声叫好,当天连发两封嘉奖电。
太原的阎锡山派人送来牛羊慰问,还特地写了块匾额:"威震敌胆"。
东京的日本陆军省收到败报后一片震惊。高级将领在紧急会议上说:「必须重新评估八路军的战斗力,他们已经不是咱们想象中的土匪武装。」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是日军王牌部队,21旅团更是精锐中的精锐,竟然被全歼了一个大队。
这在日军侵华以来还是头一次。
《朝日新闻》的报道显得很沮丧:「皇军在华北遭遇顽强抵抗,八路军显示出意外的战斗力。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计划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不得不调整作战部署,从原来的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
太原的老百姓听到八路军大胜的消息,纷纷走上街头庆祝。有位姓张的商人说:「总算有能打鬼子的队伍了!八路军真是咱们的救星!」
山西的学生们举行集会,高喊:「向八路军学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就连一向瞧不起共产党的阎锡山,也改了口风。他对部下说:「林彪这个人很能打仗,咱们要和八路军好好配合。」
平型关大捷为八路军在华北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战后第二天,聂荣臻就率一部开始在晋察冀建立根据地。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总结出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近战歼敌、官兵一致等十二条经验,后来成为八路军的基本战法。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中国军队在平型关的胜利表明,日本征服中国的计划遇到了严重困难。」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八路军的胜利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士气,这对整个远东战局都有重要影响。」
海外华侨纷纷募捐支援祖国抗战,仅新加坡一地就为八路军捐款十万多元。
从平型关大捷开始,八路军在华北连续取得胜利:夜袭阳明堡烧毁日机24架,雁门关伏击全歼日军运输队,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05
三个月后,日军的"速战速决"完全落空。
那个秋雨绵绵的早晨,八路军115师歼灭了1000多个鬼子,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林彪战后对部下说:「这一仗的意义,不光是打死了一千多个鬼子,更重要的是让全国人民看到,鬼子并不可怕,只要敢打敢拼,咱们一定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