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1935年陈毅正在打游击,看了中央电报后狂喜:毛泽东很可能复出了

发布日期:2025-09-02 02:46 点击次数:93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没过多久,遵义会议的事儿就传开了,毛泽东真的又站了出来,还拿回了党和红军的指挥权。这样一来,陈毅带着的南方游击战也跟着有了新气象。

中央究竟发了啥样的电报过来?陈毅是怎么猜到毛泽东会重新出山的?这事儿得聊聊陈毅指挥南方游击战那会儿。

【负伤留苏区,坚持游击战】

1934年8月,正好是第五次跟敌人对抗那会儿,陈毅,那时候他是江西省军区的头儿,跑到最前线去瞧瞧敌人的动静。

没想到被国民党突然派来的飞机炸得受了重伤,在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月接受治疗,可伤口还是一点没恢复。

这时候,第五次反围剿没能成功,中央红军没办法,只能开始长征。因为陈毅受伤了,中央就安排他留下,在当地继续进行游击战斗。

1934年10月24号,中央下了个正式通知,说要在以前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搞一个中共中央分局,再设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办事处。

项英被任命为中央分局的领头人,而陈毅则成了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头头。等中央红军离开后,项英立马去找了陈毅,把中央的意思告诉了他:

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守护好中央苏区,保住土地革命好不容易得来的果子。在苏区和它周围的地方,咱们得继续打游击,让那些占领了苏区的国民党军队没法站稳脚跟,给咱中央红军的反打创造有利条件。

那时候,中央苏区里剩下的军队人数也就一万多,此外,还有三万多的伤员需要照顾。

但那时候,王明推行的左倾政策还在中央占上风,他们没从反围剿栽跟头里学到东西,所以发出的那个命令压根儿就不接地气。

然而,项英却顽固不化,仍旧把“打算跟红军主力一起打回去”当成部队的主要宣传标语喊了出来。

他着手组织大规模部队行动,打算重建之前的中心根据地,好等红军主力回来。在多次会议上,他都反复强调这一点:

我手头有精锐的第二十四师这个硬拳头,还有另外7个独立的团战力,加起来这10个团的兵力,足够咱们吃掉敌军的一个整师!

陈毅对项英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他直接点明:“得记住啊,就是那种硬碰硬的打法,把咱们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给弄没了。”

但项英就是不肯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已经输了的事实,他心里还盼着红军主力能打个大胜仗,翻盘呢。他理由一大堆地说:

红军大队人马肯定能在湘西或者湘黔那一带,连着打赢几场硬仗,然后建起新的革命地盘。这样一来,敌人的主力肯定都会被那边吸引走。等红军大队回头一打,咱们就能把敌人的攻势给打回去,把之前那些革命根据地再重新夺回来。

陈毅多次跟他强调:“蒋介石那边的兵力远超过咱们。他分了一部分人去追击和拦截红军主力,剩下的则专门用来对付咱们。”

而且明确说了:“眼下咱们不能光靠主力红军,得自个儿站起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根据现在的状况,陈毅建议得赶紧把干部和队伍打散,到处去进行敌后的游击战斗。他很有远见地说:

红二十四师以及几个其他的独立部队,得被分到中央根据地的各个县里头,让他们成为主心骨,带着老百姓们打游击战。这样一来,咱们革命就能保存下不少实力派了。

然而,项英却错误地将陈毅的合理看法扭曲为“心态不佳,缺乏信心”。面对这样的指责,陈毅毫不犹豫地反驳道:

我陈毅啊,对革命一直是满怀信心的,从不觉得没希望。但要是有人看不清眼前的形势,不承认国民党反动派现在势力大,看不出革命会有低谷期,那才是真的没信心,真的悲观呢。

承认输了并不是心里头没了希望,而是政治上很有担当的一种体现。

情况正如陈毅预想的那样,局势一天比一天严峻。红军主力离开后,仅仅过了四十五天,中央根据地的所有县城就都被敌人占领了。

然后,国民党兵马从北、东、西三面开始步步紧逼。他们先派出大批军队,迅速占据了中央苏区边上的各个县城还有关键的交通路线。

接着,敌人建起了数不清的碉楼和防御工事,一点点缩小红军的活动范围,想把红军困在他们的包围中,之后一个个打败,最终彻底铲除红军和革命势力。

然而,项英在那个时候还是没有看清当前的局面,他还是坚持要集合所有兵力,打算跟国民党硬碰硬地干一架。

1934年11月21号那天,项英带着红二十四师,还有瑞金、会昌县的两个独立营,悄悄摸到会昌谢坊旁边一个叫湾塘岗的地方。他们在那儿埋伏好,等国民党第三师一来,就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场战斗咱们虽然干掉了国民党大半个旅,可自个儿也伤得不轻。尤其是红军的主力第二十四师,位置给暴露了,国民党这下子有了机会,打算从四面八方把咱们给包围起来。

接着,国民党真的调动了四个师的军队,紧跟红二十四师不放,这让根据地里的军民处境变得更加艰难,被动得很。

没过多久,南边的国民党部队从广东边界撤回赣南,然后从东边和南边朝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防线”发起了冲锋,跟北边的国民党军队一起行动。

南北两边敌人包围上来,像拉网一样两面夹攻。红二十四师,还有独立三团、十一团,在牛岭山附近被敌人一一打败,损失惨重,眼瞅着“最后的防线”也守不住了。

碰到这种情况,陈毅再次跟中央分局提出建议:

得赶紧换个打法,别再死守着那个“三角地带”了。得想尽办法,把当地的老百姓都发动起来,让他们跟我们一起打游击。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这时候,项英心里已经有点打鼓了,可他还是硬着头皮说:“咱们守着这个‘三角地带'是上头交给的任务,要是想甩手不干,那必须得上面点头才行。”

碰到这种情形,项英和陈毅一块儿给中央发了电报,说了说中央分局现在啥情况,还有他们俩之间的不同看法。他们希望中央和军委能赶紧商量商量,然后告诉他们接下来在中央苏区该怎么干。

不久,中央迅速给项英和陈毅传达了一份“极度紧急”的电文,里面明确要求:

分局得灵活打游击战……,得赶紧调整组织架构和战斗策略,好让它们跟游击战的环境合上拍。

陈毅看到那份简短的电报,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立马就琢磨开了:“看来,毛泽东这是要重回舞台中央了啊!”

陈毅之所以能这么判断,是因为他非常懂毛主席的心思。

【两人相知久,心灵已相通】

陈毅跟毛主席那可是老相识了,打从心底里了解他。早在1920年那会儿,他还在法国边打工边学习时,就从朋友蔡和森那儿知道了毛泽东的大名。

回国后,他翻看了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头一回听到毛主席的这些说法,立马就被里面的思想牢牢抓住了心。

1927年10月份,朱德和陈毅指挥着南昌起义的队伍,走进了江西的大余县。

听说毛主席的队伍去了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我心里就琢磨着,“要不我也去井冈山找找毛泽东吧”,后来,在1928年,我真的如愿以偿,跟他们成功会合了。

到了井冈山的龙江书院,陈毅一瞅见毛泽东,立马就拽着他的手不放,说道:“我们老早就想来井冈山了,今天可算是到了。”

井冈山会合之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就正式建起来了,朱德当了军长,毛主席做了党代表,而陈毅呢,则是政治部的头儿。

后来,在毛主席和陈毅的带领下,红四军先后打了三场大战。先是攻下了五斗江,接着又拿下了永新城,最后在龙源口也取得了大胜,战绩相当耀眼。

战后,毛主席给陈毅写了封充满激情的信,信里头,毛主席真心实意地说:“咱俩见面太晚了,真是平生一大憾事,以后有啥事儿得多聊聊,一起商量。”

三个“相”字,把毛主席对陈毅的信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毛泽东急需陈毅在心理和军事两方面的坚定支持。

1928年5月份,陈毅被大家选为了红四军的军委书记。那时候,中共湖南省委因为犯了左倾错误,就让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去湘南那边发展。

陈毅没能扛住重重压力,只好带着队伍急匆匆地往湘南冲,结果却吃了败仗。

部队再次回到井冈山后,毛主席找来了陈毅,跟他详细聊了自己对中国革命现状的看法,还有打算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政权的计划等好多事情,把心里的想法都摊牌给陈毅了。

陈毅被毛主席的想法和讲话深深吸引,从那以后就一心一意地跟着毛主席学习,成了他的忠实追随者。1929年6月份,在红四军第七次大会上,毛主席遭到了党内一些“左”倾思想的人的排挤。

陈毅特地跑到上海,去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汇报情况,想帮毛主席一把。他费了好大劲,终于说服了中央的领导们,还替他们写了那封很有名的“九月来信”。

这篇文章里,大力赞扬了毛主席的正确观点,同时对红四军七大的不当举措提出了批评,并要求毛主席重返红四军前委,负责相关工作。

毛主席看完后心情复杂,他特地去找了陈毅,当面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这次之后,他对陈毅的信任和看重又多了几分。

然而,好景并未持续太久,临时中央转移到中央根据地之后,就推行起了左倾政策,这使得毛主席不得不再次从红军的领导位置上退了下来。

陈毅是毛主席的好战友,他全力挺毛主席,好几次跟临时中央的领导吵得不可开交。

在赣南的聚会上,陈毅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毛泽东说的是对的,别看现在苏区地盘大得有几千里,红军人数也有好几万,但要是打两场败仗,可就得散架了。”

在第二次宁都的集会上,陈毅又一次大胆说出了心里话。他很认真地告诉在座的人:

南昌起义后剩下的队伍跟毛泽东在井冈山碰了头,他们历尽艰辛才拼出了现在的样子......咱们再商量个法子加强团结,就是让毛泽东去前线带兵打仗。

现在,战士们和干部们都在琢磨,毛泽东到底在哪儿,咋不来指挥咱们打仗呢?这就是领导和咱们队伍之间的联系啊。”

不过,陈毅尽管挺身而出说了公道话,却没能改变中央的左倾决策,结果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没能成功。

反围剿没打赢后,毛泽东带着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路,陈毅呢,因为腿受了伤,只能留在老中央苏区继续打游击,俩人就这么分开了。

【确立新路线,开创新局面】

1935年,遵义会议一完事儿,毛主席立马就接到了项英和陈毅发来的电报。他二话不说,直接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身份,给他们火速回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文。

陈毅瞅了一眼中共中央发来的电报,立马就瞧出来这是毛主席写的。可项英对电报里头说的东西,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关于这事,陈毅斩钉截铁地说:“我铁了心相信毛润之!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特别有主见。”而且他也明确表态:

如今毛润之又重新站了出来,中国革命的出路总算是有了盼头。

陈毅很坚决,他让项英赶紧召集了中央分局的紧急会议。会议期间,陈毅再次提起中央发来的电报,接着说下去:

敌军装备精良,人数是我们的几十倍,从四面八方靠拢过来,一步步紧逼我们,把我们牢牢围住。情况越来越紧急,到了这个关头,唯一的出路就是立刻冲破他们的包围,杀出一条血路。只要我们能逃出去,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陈毅的意见最后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这样一来,项英才决定“完全按照中央的吩咐来”,不再坚持之前的“全体集合出击”的战斗方案。

他们把队伍拆成了九个小分队,朝着不同方向冲出去,分散到各地去打游击战。

1935年3月4日午后1时,项英和陈毅把中央分局、办事处还有军区突围的人员都召集到一块儿,在红二十四师七十团的保护下,他们从仁凤山区动身,开始了突围行动。

突围行动开始前,周围全是敌人的包围,枪炮声响个不停,局势紧张到了极点。陈毅琢磨着得赶紧给中央发个电报,把眼下的状况和突围的计划都跟中央说一声。

不过到了下午5点,电台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情况紧急,陈毅立马下令,让发报员把电台给埋了,密码也给烧了。

打那以后,苏区中央分局就跟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络。

陈毅带着队伍冲破敌人的包围后,靠着地下党的帮忙,经历了好多艰难险阻,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成功抵达了赣粤边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油山。从那一刻起,南方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

后来,陈毅在跟党中央失去长时间联系的情况下,既讲原则又懂变通,亲自指挥了赣粤边区的游击战斗。

它给革命保留了希望之光,也为后来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铺好了道路。

尽管电台的问题导致毛主席没能亲自指挥南方的游击战,但南方游击战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其实就是因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正确实施了。

关于这事儿,你有什么想法要分享吗?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观点吧!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