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卫星图片,一下子就能看出福建舰和山东舰停靠一起的模样,尺寸差别真是一清二楚。福建舰的甲板明显更宽阔一些,显得更饱满,因为它可是8万吨级的电磁弹射航母,而山东舰嘛,只是6万吨的滑跃起飞平台罢了。
不过,福建舰的“大小”也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焦点是正在船坞里飞快拼装的第四艘航母。外媒用卫星测算后发现,它的水线宽度大概在42到43米,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40.8米还要宽一些。估计甲板宽度可能突破83米,满载排水量直接冲上12.3万吨。
“四号舰”的结构设计里,藏着不少巧思和深意。用直壁的建造技术,像美国航母一样,把机库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安排在了甲板后部,这也算是核动力航母常用的布局了。
有人猜测,它可能采用核燃料和混合动力的方式,不光能跑到30节的高速度还能不停歇,还能给电磁弹射、激光武器这些耗能大的系统提供足够的电力。
吨位一涨,战斗力就跟着升,可12万吨的航母,预计装上4个电磁弹射器,比福建舰还多一条,弹射的间隔估计能压到20秒左右。
甲板的面积比福特级多了近两千平方米,就像多出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用来调度战机的空间更宽阔。舰载机的数量有望突破80架,包括歼-35、空警-600、攻击-11无人机都能搭载上去。而更重要的是,它的设计还预留了六代机起降的空间——2024年,南北两头的国产六代机会先后完成首飞,将来一定得需要更大的航母平台,才能应付这些新机的起降需求。
为什么非要设计12万吨的大型航母?主要是因为这玩意儿能用个三五十年,不光盯着现在的舰载机看。就拿美国的福特级来说吧,弹射器的可靠性一直成问题,使得F-35C至今还没办法正常弹射。而我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在地面测试中已经完成了2万次无故障记录,稳定性远远超过对手。四号舰的甲板长度据说达到了349米,斜角甲板的夹角也优化到6度左右,能有效减少着舰时的气流扰动。再加上智能调度系统,战机的起飞降落效率又提升了一截。
按照国外卫星影像来看,四号舰的底部段正在加快合拢进度,到了2026年基本可以看出轮廓了,2027年下水、2030年前投入使用的计划也很明确。等它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就能拥有四艘航母,轮换出动三艘的想法也逐渐实现,远洋作战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辽宁舰的探索,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再到四号舰12万吨核动力的框架,中国航母每一步都在不断刷新海上实力的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