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后的多国监督队:技术很先进,难题却也一大堆
加沙最近终于安静了点,许多人这两年头一次能喘口气。流离失所的尼文・萨利赫在难民营外,小心翼翼地收拾仅剩的家当,说能回家真开心。
可这份轻松能保持多久?懂中东门道的人都知道,和平来得不容易,“停火”俩字,背后经常还藏着不少“雷”。
说到这轮停火,多国监督部队的到来算是大事。核心人物其实是200名美军,带着安保、后勤和军事规划技术,还有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国家的工作人员,以及国际各种NGO。美方领头的是中央司令部库珀海军上将,一起在以色列设个协调中心。听起来派头不小,实则干的主要有两件:协助送援助,监督双方别动武。
注意,美军这回说了“绝不进加沙”,要靠高科技“云监督”无人机、卫星、传感器都搬上了桌面。这么小的地方,装备到位,真想发现点啥其实不难。可是监控容易,定责任就费劲了。
远程技术能拍到哪儿出事,可要分清是哪头干的可麻烦。真有火拼,到底是以色列军队?还是巴勒斯坦武装?万一有第三方呢?各执一词,说法百出,谁都不服管。
以色列的“撤军”这茬也绕不开。按停火协议,第一阶段以色列士兵要往后撤,理论上清空战区。可实际上半个加沙还在人家手里,关键地区并没彻底放下。这状态下,多国队伍的“监督”,一上来就觉得力不从心。
类似的老故事还不少。去年黎巴嫩那边也有过停火监督,结果以色列该撤没全撤,打打停停,几千次违规,谁都管不住。想要公信力,光靠美军还不行,得有阿拉伯国家加入,不然大家肯定不放心,免得监督成了“帮腔”。
这些多国力量压根儿不是长远之计,还是段“临时补丁”。有些国际专家分析,这套系统先搭个架子,实操起来问题一堆,将来还真可能升级成更大的“稳定部队”。可只看现场,远程技术永远不能全代替实地判别,真闹腾起来,谁都分不清孰是孰非。
英国的角色也有点迷。过去一直用空军或承包商帮以色列情报搜人,现在换皮成“停火监督”,巴勒斯坦会信?估计心里也犯嘀咕。
还有最关键一环,现在真查出违规咋办?协议里可没写后果。罚点钱?还是发声明?要真较起真来,美国和以色列关系又近,监督部队真能秉公执法,外界心里都没底。
说到底,这回停火更像双方打累了,先歇口气。这队多国监督的小分队算是“灭火器”,可“灭火器”得威风有人听才行。技术厉害归厉害,难题也一点没少。公信力、违约责任,全答得模棱两可。
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思没错,只是中东和平历来是个复杂活儿,光签签协议、拉拉队没用。以色列手里还攥着加沙要地,违规掰扯不清,彼此信不信都打个问号。这回的平静,有可能还是新一轮混乱的间歇。
你觉得,这支多国监督部队真能让中东平静下来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