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27日,在贵州的土城镇,到处都是枪炮声,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毛主席在指挥所里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着急,战斗形势非常紧迫,敌人的炮弹快打到我们最前面的防线了。
他瞅着地图,皱起了眉头,猛地一下,他的眼睛盯住了一个名字:陈赓。
赶紧告诉陈赓,叫他领着干部团向敌人反击,无论如何得挡住敌人的攻势!毛主席急忙向参谋们发出了指令。
遵义会议后不久,毛主席又回到了带兵打仗的最前线。那时候,战士们的情绪不高,特别需要打一场胜仗来鼓舞大家的斗志。
那时候,中央军委下令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在土城镇集合,打算打个埋伏,收拾一下追过来的敌人。
可是,情况跟想的完全不一样,敌军不是之前情报里说的只有2个旅4个团,而是有4个旅8个团,总人数超过了一万,而且装备很好,气势汹汹地来了。
战斗一开始,我军很快就变得不太占优势了。
红五军团的防线被敌人冲破,敌人像洪水一样猛烈进攻,中革军委的指挥所前沿已经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火药味。
毛主席在指挥部里急得团团转,费尽心思地想着怎么打破困境。
这时候,红一军团已经朝赤水城跑去了,但远水解不了近火啊,得赶紧找支精兵强将顶住敌人的猛攻,好给红一军团争取点时间回来帮忙。
就在这紧要关头,毛主席忽然想到了干部团,那是一支全部由排级以上的干部组成的精兵强将,而带头的团长,正是陈赓。
陈赓一接到命令,立马带着干部团,毫不犹豫地冲到了战场最前线。
他眼疾手快地瞅了瞅敌人的情况,发现敌人的机枪位置对我军非常危险。
他赶紧命令营长韦国清,把团里所有的迫击炮都集中起来,弹药全用上,狠狠地攻打敌人的机枪防守地方。
炮声隆隆中,敌人的一个个火力点被慢慢打掉。
陈赓紧接着指挥两个营的战士,猛地朝对面的敌人冲去,双方随即陷入了一场残酷的近身激战。
干部团的士兵们个个都很出色,打仗很有一套,他们突然展现出的猛烈攻势让敌人慌了手脚,只能四处逃散。
陈赓指挥着干部团队赶紧加强防御设施,挡住了敌人连续不断的冲锋,一直到下午两点钟,红一军团二师才返回战场支援。
两队人马联手对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反击,最后赢得了大胜利,把敌人打得惨败。
站在山头上,毛主席望着满场的战斗,瞧着敌人一个接一个逃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跟旁边的人讲:“陈赓不错,有能力当军长!”
从那以后,陈赓在毛主席的关心支持下,开始大展拳脚,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变成了我军里非常重要的一位将领。
不过,这次打仗赢了之后,其实还有个不怎么被人知道的小插曲。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前那会儿,陈赓正经历着上级的调查,情况严重到还被党开除了党籍。
他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时被抓了起来,蒋介石想让他投降,但他死活不肯。后来,多亏我们党还有宋庆龄等人的帮忙,他才终于被救了出来,重获新生。
不过,王明觉得陈赓要是被捕后没被处死,肯定会背叛,所以就把他从党里除名了,还派人去想要他的命。
长征启程后,陈赓被选为了干部团的领头人,但他的党员身份还没重新获得。
不过,他满怀激情地投身工作,没跟组织提半点要求,成功保障了遵义会议的顺利进行。
土城战斗结束后,陈云,他是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也是中央军委纵队里的政治头头,他出面替党组织给陈赓恢复了党员身份。
那时候,陈赓眼里涌出了兴奋的泪花。
领导力的核心在于忠实和胆量。
陈赓在土城战役里大显身手,不光显示了他个人的勇猛和聪明,还深深地表现出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真挚热爱。正是这份热爱和胆量,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名将。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