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泽连斯基签字制裁中国?中方反击就绪

发布日期:2025-08-03 16:58 点击次数:95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俄乌战场硝烟弥漫,决战阴影笼罩顿巴斯平原的关键时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挥出令人意外的“制裁大刀”,砍向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企业。

他大笔一挥签署文件,将53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制裁名单,冻结资产、吊销执照、切断合作,理由还是那套老生常谈却毫无证据的“中国援俄”论调。

明眼人都看得出,当16万俄军压境、乌克兰国库见底的危急关头,泽连斯基这场政治秀根本不是冲着“削弱俄罗斯军工”去的,而是瞄准了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金库——用制裁中国当投名状,向西方讨要更多军援续命钱。

可悲的是,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博不仅暴露了基辅的战略短视,更把乌克兰推向了同时得罪最大贸易伙伴与唯一中立调停方的险境。

战场告急才是制裁闹剧的真实注脚。

俄军夏季攻势箭在弦上,顿巴斯前线炮火连天,乌军兵源枯竭、装备短缺的困境早已不是秘密。

连德国媒体都爆料,普京案头已摆着俄军总参谋部拟定的“总攻计划”。

泽连斯基此刻急需向西方证明自己仍是“值得投资的盟友”,而美国对乌援助恰恰进入微妙期——特朗普虽重启军援,共和党内质疑声却未停歇,欧盟也因乌克兰反腐不力暂扣了15亿欧元援助。

当西方反复炒作“中国零件撑起俄军60%武器”的谣言时,基辅立刻心领神会:制裁中国企业,正是向华盛顿表忠心的速成方案。

乌克兰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的坦白很直白:“乌方对华态度已从期待调停转向认定中国支持俄罗斯”。

这种生硬的立场逆转,与其说是基于事实,不如说是为迎合西方主子编排的剧本。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的制裁大棒早被看穿“选择性执法”的双标底色。

乌方报告自己承认,俄军武器中美国零部件的占比远超中国,但欧美企业从未登上制裁名单。

被制裁的5家中国企业中,苏州ECOD精密制造、深圳罗约科技等名字赫然在列,理由竟是在“被击落的俄军无人机残骸中发现关联零件”——这种“残骸定罪法”既无实证支撑,更违背基本贸易逻辑。

若真按“间接供货即同谋”的荒诞标准清算,美国军火商向全球冲突地区倾销的武器数量足以让华盛顿被制裁千百回。

说到底,这场制裁本质是场政治碰瓷:乌克兰需要替西方把“中国威胁论”从口号变成具体行动,哪怕代价是牺牲本国经济利益。

中方对这场闹剧的反击堪称“快准狠”。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短短48小时内亮出三重立场:反对非法单边制裁、敦促乌方立即纠错、坚决维护中企权益。

尤其“立即纠错”“坚决维护”八个字,在外交辞令中已是罕见的高压警告。

中国手握的反制牌远比基辅预想的更硬——经济上,中国不仅是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更贡献了乌方41.5亿美元的对华顺差,这笔钱在战时堪比救命稻草;外交上,作为联合国五常中唯一与俄乌均保持对话的大国,中国本是和平谈判的关键桥梁;重建牌上,乌克兰预估400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全球只有中国能同时提供资金、技术和施工力量。

泽连斯基却为讨好西方亲手拆桥,甚至忘了去年亲口承诺“将战后重建交给中国企业”的旧话。

这种自毁长城的操作,连乌克兰专家都痛心疾首:“单方面破坏对华贸易只会加剧本国经济困境”。

美国在幕后煽风点火,才是这场制裁风暴的真正风眼。

特朗普政府一面污蔑中国“用俄乌冲突拖住美国”,一面威胁对中国、印度等购买俄石油国家加征“二级关税”。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霸道逻辑,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焦虑:既想利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又怕中国借机壮大。

北约峰会炒作“中俄轴心”、冯德莱恩访华硬扯“中国援俄”,都为乌克兰制裁铺好了舆论垫。

但美国自身对乌援助疲态已现,泽连斯基的“表忠”能否换来真金白银仍是未知数。

更微妙的是,俄总理米舒斯京同步下达“死命令”:8月1日起关闭俄乌边境20个口岸,彻底绞杀乌克兰经济。

当莫斯科加速向东转,将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军工产能与朝鲜捆绑时,基辅却把筹码全押在西方身上,地缘天平已然倾斜。

这场闹剧最可悲之处,在于它彻底背叛了乌克兰的国家利益。

中国从不是乌克兰的敌人,而是战前玉米第一大买家、潜在重建主力军、关键和平斡旋方。

如今为讨西方欢心,基辅不惜编造间谍案(如7月初逮捕两名所谓“中国导弹间谍”)、炒作雇佣兵谣言、自毁贸易纽带——今年3月中国进口乌克兰粮食额从1.4亿美元暴跌至6万美元,就是最疼的一记耳光。

当泽连斯基配合美国演出“制裁中国”戏码时,俄罗斯坦克正在碾过顿巴斯的焦土。

若真关心乌克兰民生,就该听听中国外交部直指核心的诘问:“中方始终严守中立,既不拱火浇油,也不趁机牟利。

倘若真如乌方臆测那般军援俄罗斯,战场形势岂会僵持至今?” 当战场硝烟散尽,需要重建破碎山河时,乌克兰终将明白:今日讨好西方制裁中国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更沉重。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